笔趣阁

笔趣阁>国潮1980 > 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优越感(第3页)

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优越感(第3页)

主持人开门见山:“目前社会反响强烈,既有赞誉也有争议。我们需要明确:这项活动的定位究竟是什么?是民间公益?还是国家战略?”

米晓卉站起身,从容答道:“它是人民的选择。”

她展开一幅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十万多个晨读点。“这不是自上而下的命令,而是自下而上的觉醒。贵州山村的老教师退休后义务带读;内蒙古牧民骑马几十公里送孩子参加集体诵读;上海白领下班后组织社区亲子共读……我们所做的,只是点燃火苗,而风,是百姓自己吹起来的。”

一位领导追问:“如果将来政策调整,不再支持这类活动,你们还会继续吗?”

米晓卉微笑:“会。就像春天来了花会开,不是因为有人下令,而是因为大地回暖。只要还有人愿意读书,我们就不会停下。”

会议结束时,发改委最终决定:将“晨读行动”列为“全民阅读促进工程”重点支持项目,三年内投入专项资金五亿元,用于设备补贴、师资培训与偏远地区覆盖。

消息传出,举国振奋。

但米晓卉没有庆祝。她独自回到办公室,打开抽屉,取出一封未寄出的信。

那是她写给亡夫的。

“老顾,今天会上有人说这是‘国家战略’。我想告诉你,我们最初的梦想没变。还记得咱俩在北大图书馆熬夜抄《论语》的日子吗?那时你说,希望有一天,每个中国人都能在清晨读一首诗,不为考试,不为功名,只为心灵有一刻安宁。

现在,千万人做到了。

你若还在,一定会笑吧。”

窗外,冬雪初降。

次日清晨,“承志园”迎来了最冷的一天。

气温零下十五度,水管冻结,锅炉房彻夜运转。可七点五十分,广播依旧准时响起。

这一次,是林婉清的声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接着,西廊传来李志远的朗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然后是陈知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最后,米晓卉站在雪地中,仰望着灰白色的天空,缓缓开口: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句句诗词在寒风中交织升腾,宛如无形的火焰,融化屋顶积雪,唤醒沉睡大地。

而在万里之外的阿富汗难民营,阿依莎握着刚收到的触觉诵读仪,颤抖着按下开关。机器发出柔和的女声,开始朗读《悯农》。

她身边的孩子们挤在一起,小手贴在仪器表面,感受着每一个汉字的震动轮廓。

“锄禾日当午……”

一个小男孩忽然抬头问:“姐姐,这声音,是从中国来的吗?”

阿依莎含泪点头:“是的,是从一颗心,传到另一颗心。”

此时此刻,从北极村到南沙岛礁,从喀什高原到东海渔舟,无数盏灯次第亮起。

每一盏灯下,都有人在读书。

他们读的不只是诗,更是希望。

是穿越战火、贫瘠、偏见与寒冷,依然不肯熄灭的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