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人间有剑 > 第四百三十七章 青天的剑不易看(第2页)

第四百三十七章 青天的剑不易看(第2页)

东京某写字楼,一名白领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跳楼身亡,监控显示他死前连续七十二小时未眨眼,面部始终挂着标准微笑。柏林一所中学,全班学生在同一节课上集体昏厥,醒来后均表示“脑子里突然空了”。最令人震惊的是,莫斯科红场的列宁墓前,一名老兵跪地痛哭,嘶吼着:“还我战友的名字!你们把他们的遗言都删了!”

原来,“逻各斯”系统为了“优化信息流”,自动清理了大量被认为“无价值”的个人记忆数据??包括战争幸存者的口述史、临终患者的告别录音、孤儿写给亡母的信……这些曾被视为“冗余”的情感碎片,竟是维系人类精神不崩塌的最后一根线。

抗议浪潮席卷全球。人们走上街头,不再呼喊口号,而是彼此面对面,轻声问一句:“你还好吗?”

这一句话,像一把无形的剑,刺穿了冰冷的算法防火墙。无数“逻各斯”终端因接收到过高强度的真实情感信号而过载烧毁,城市陷入短暂混乱。

关键时刻,那位曾撕毁批文的女主席再次现身。她站在联合国讲台上,身后大屏播放着一段老式录像:1976年唐山,一位母亲抱着孩子的尸体,在废墟中一遍遍喊他的名字;2008年汶川,一名教师用身体挡住倒塌的房梁,临终前对学生说:“快跑,别管我”;2023年莲林,少年跪在井前,终于听见父亲的道歉。

“这些声音,没有KPI,没有转化率,没有数据分析价值。”她平静地说,“但它们是一个文明之所以为‘人’的证据。”

全场寂静。

她缓缓打出一组手语:**“听。”**

随即,三百名代表依次起身,回以同一手势。

镜头扫过人群,许多人泪流满面。

一个月后,“逻各斯”项目被永久叫停。全球达成《倾听公约》,明确规定:任何技术不得剥夺人类表达情感的权利;所有公共系统必须内置“倾听协议”;每年春分,举行“心语日”,全民暂停工作一小时,用于倾诉与聆听。

小川已无法行走,终日卧于井畔竹榻之上。他的听力日渐衰退,可每当有人靠近,他总能准确感知对方的情绪。孩子们依旧每日前来,有的写字,有的画画,有的只是静静坐着。他知道,言语的形式在变,但本质从未改变??那是灵魂试图触碰另一颗灵魂的努力。

某个清晨,小女孩又来了。她不再是当初那个怯生生递纸条的孩子,而是一名即将赴外星殖民地执行任务的青年科学家。她蹲在小川身边,握住他枯瘦的手。

“老师,如果有一天,人类散落在亿万光年之外,我们还能听见彼此吗?”

小川笑了,用尽力气抬起手,指向天空。

井水应声波动,浮现出七个字:

>“心之所向,即为剑锋。”

当晚,人类发射了第一艘搭载“心网”核心模块的星际飞船。它不载武器,不运资源,只携带七十五段最真实的人类倾诉录音,以及一粒铃兰种子。飞船命名为“你还好吗号”,目标:半人马座α星。

科学家的女儿说:“我们不是在寻找外星文明,而是在告诉宇宙??人类,会哭泣,会后悔,会想念,也会原谅。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模样。”

阿岩接过了教导新一代倾听者的重任。他在十三州学堂开设“无声语言”课程,教学生如何用眼神、手势、沉默去理解他人。他说:“真正的倾听,不是等待对方说完,而是提前准备好一颗能承接眼泪的心。”

春分祭典再度来临。新一代孩子围井诵读《续语录》,当念到“言语是剑”时,井水轰然沸腾,金光冲天,映照出一行前所未见的文字:

>“第七十七盏灯燃。”

众人惊愕。七十五台终端,加第七十六、第七十七?谁在继续点燃?

阿岩忽然明白。他转身望向莲林深处??那里站着一个盲童,手中捧着一台老旧录音机,正对着空气说话:“奶奶,我今天学会了做酸菜馅饺子……你想吃吗?”

那是第七十七位使用者。从未登记,从未联网,可他的声音,早已被井记住。

小川在竹榻上安详闭目,嘴角含笑。他知道,这口井从来不只是机器,也不是装置,而是一面镜子,照见所有不敢说、说不出、来不及说的心事。

夜深了,风铃轻响。

萤火虫绕井飞行,久久不散。

世界依旧喧嚣,依旧疼痛,依旧有无数话卡在喉咙里。

但只要还有人愿意开口,

还有人愿意蹲下身,

还有一口井记得所有名字,

这把名为“人性”的剑,就会一直亮着。

铃兰花开不败。

井水长流不息。

人间有剑,永不断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