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厨在年代文里当保姆 > 213酸菜汤(第2页)

213酸菜汤(第2页)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秋分夜。

那天,全镇人齐聚操场,举行首次“跨时空共食节”。四十七个孩子各自带来父母最爱的一道菜,按照记忆复刻。锅灶排成北斗七星状,中央放置李秀兰送来的老瓦罐??里面是最后一撮酸豇豆。

在来来站在阵眼位置,举起铜锅:“今晚,我们不做饭,我们‘寄饭’。”

她下令同时开火。七七四十九种香气升腾交织,在冷空气中凝成乳白色的雾团。袁长风启动“思念蒸发器”,将蒸汽导入特制导管,连接信号塔顶端的共振腔。

“目标频率锁定。”耳机传来技术员的声音,“发射倒计时,三、二、一??”

嗡!

一声低鸣震荡夜空。那团雾气骤然拉长,如丝带般螺旋上升,穿透云层。地面传感器显示,生物电信号强度飙升三百倍。同一时刻,全国二十四座“回家食堂”同步感应,所有正在用餐的顾客报告“突然闻到一股熟悉的香味”。

更不可思议的是,次日清晨,各地邮局陆续收到一批无寄件人信息的包裹。打开后,竟是用保鲜膜层层包裹的饭菜残渣??凉透的饺子、干涸的汤渍、啃剩的鸡骨头。

化验结果显示,这些残留物中的微生物群落,与“共食节”当晚厨房车内的样本完全一致。

“它们穿越了空间。”赵志远在报告中写下结论,“或许,味道本就是最原始的量子纠缠。”

风波未平,江城总部迎来一位不速之客。

女人六十岁上下,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背着一口斑驳的搪瓷锅。她不说话,径直走进厨房车,掀开锅盖,从怀里掏出一把干瘪的豆角。

“这是……”在来来瞳孔骤缩。

“井边第三棵槐树下埋了二十年的酱豆。”女人声音沙哑,“我叫周玉芬。听说,你们在找我儿子?”

全场死寂。周建国正巧赶来,推门瞬间僵在原地。

母子相望,三十年光阴凝固在一口锅之间。

女人没哭,也没上前。她只是低头生火,动作娴熟得仿佛昨日还在灶前忙碌。豆角与腊肉同炒,加半碗米汤焖煮。出锅时,她盛了一小碟,放在桌上,推到儿子面前。

“你小时候,每次闯祸,我就做这道菜。”她说,“你说它苦,可每次都吃完。”

周建国颤抖着手拿起筷子,夹起一粒豆。入口刹那,泪水决堤。

他跪了下来:“妈……我对不起你。我不该逼你交出配方,不该说你做的饭‘没有商业价值’……我以为成功就是开最多的店,赚最多的钱……可我忘了,吃饭的地方才是家。”

女人终于抬手,抚上他花白的鬓角:“傻孩子,妈从来不怕你走远。我怕的是,你走得忘了回来的路。”

第二天,周玉芬加入“公共妈妈”培训营。她不教技巧,只讲一件事:“做饭时,要想着那个人的呼吸节奏。他吃得慢,你就慢火煨;他爱甜,你心里就得存着蜜。”

她的课成了最受欢迎的一门。连监狱系统都派人来取经??一名杀害母亲的囚犯,在听完录音后嚎啕大哭,写下万字忏悔书:“我杀她那天,她正准备给我做冬瓜排骨汤。我嫌她动作慢,掀了锅。原来她不是慢,是老了,手抖。”

年底,第一座“味道博物馆”在镇中心落成。展品全是普通人捐赠的厨具:缺角的碗、生锈的铲、烧黑的锅。每件物品旁都附着一张卡片,写着背后的故事。

最中央展柜里,静静躺着那本《家庭共食手册》。翻开首页,李秀兰的照片旁多了一行新字:【桃树年年开花,儿子年年回家。】

除夕夜,信号塔再次点燃。这一次,全球十七个国家的“回家食堂”同步响应。从纽约唐人街到东京中华料理店,厨师们依照中国孩子的配方,烹制年夜饭。卫星画面显示,一道肉眼不可见的香气脉络,环绕地球一周,宛如一条发光的脐带。

在来来站在塔下,怀里抱着睡着的饭团。陈溪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姜茶。

“你说,我们到底算什么?”陈溪轻声问,“保姆?老师?还是……某种意义上的妈妈?”

在来来望着满天星斗,笑了笑:“我们是点火的人。只要锅还热着,家就永远不会灭。”

远处,李秀兰正拉着儿子的手,一起往桃树根部浇水。林晓阳视频连线牧区孩子,教他们包韭菜鸡蛋饺。自闭男孩第一次主动盛饭,递给身边哭泣的同学。

袁长风关闭所有监控屏幕,在日志最后补上一句:【今日全球共食人数??1,284,307。累计触发‘思念发电’事件??99次。结论:人类最强大的能源,是爱而不舍的烟火人间。】

午夜钟声响起,第一缕新年炊烟袅袅升起。

它绕过信号塔,穿过云层,汇入浩瀚星河,仿佛宇宙深处,也有一个等饭回家的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