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饥荒年:弥补遗憾成首富 > 第1644章(第1页)

第1644章(第1页)

第1644章

“怡和!我们怡和是港岛最大的英资企业之一!我们手里的是置地!是港岛地产业王冠上的明珠!汇丰作为港岛的准央行,维护港岛经济的稳定难道不是你的责任?你现在眼睁睁看着一个东瀛仔搅乱我们的市场,搅乱我们的支柱企业,你汇丰不仅不帮我稳住局面,还在这落井下石?眼睁睁看着怡和陷入流动性危机?沈壁!你还是不是英国人?!”

这句几乎指着鼻子骂“叛徒”的指控,彻底激怒了沈壁。他猛地站起身,身体微微前倾,隔着办公桌,目光如电射向纽璧坚,声音不高,却带着雷霆万钧的力量:

“英国人?!好!我跟你讲清楚!怡和洋行!如果你们真的扎根港岛,心思都在港岛,你会把港岛置地赚来的巨额利润,把质押汇丰贷款得来的资金,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伦敦、悉尼、加拿大、美国去投资吗?会搞得现在港岛这边一个大窟窿都填不上,要靠股市泡沫来救命吗?!”

他毫不留情地揭开了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

“别在我面前装可怜!你们的资金流向,我汇丰内部报告一清二楚!拿港岛的钱,去补你们海外投资亏损的漏洞?还反过来指责我不维护港岛稳定?你纽璧坚爵士,心里打的主意难道不是随时准备弃船而逃?!”

沈壁的质问像剥皮刀,将纽璧坚内心最深处的盘算暴露在空气中。

纽璧坚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额头上青筋暴跳,被戳穿心思的狼狈感和极度的压力让他几乎窒息。他张了张嘴,想辩驳,却被沈壁强大的气势压了下去。好一会儿,他才像泄了气的皮球,声音低了下来,带着某种辩解和自我安慰的急切:

“形势所迫!Peter,你是明白人!大陆那边什么情况谁说得准?谁知道什么时候,四九年的上海会重演?多少产业一夜之间归零!我们怡和不过是未雨绸缪,把资金和投资分散到更安全的英联邦地区。这是基于风险考量的正常资产配置!不是你说的弃船而逃!”

纽璧坚的脸涨得发紫,声音因激动而带着破音,但他强行压抑着,试图让自己的辩解显得更有道理。

沈壁冷眼看着他,嘴角那抹若有若无的嘲弄并未消失。他太了解这些老牌英资的想法了。未雨绸缪?说得好听罢了。

“只是运气不好,转移出去的资产在海外投资上,暂时产生了些亏损罢了。”

纽璧坚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知道单纯的辩解无济于事,必须拿出实质性的东西。

“但现在还有挽救的余地!只要有几亿现金周转,填上这个窟窿,很快就能盘活!我们的核心资产——置地集团,它被严重低估了!”

纽璧坚的情绪变得急切,手指重重戳在桌面上,

&er,你是知道的!我们一直压制着置地的市值,它实际拥有的土地和物业价值,远不止这几十亿!别说现在七八十亿市值,就是破百亿,对它来说,也是应有之义!”

沈壁眼皮微抬,似乎终于有点兴趣听下去。

纽璧坚看到沈壁眼神的变化,像抓住救命稻草,立刻从随身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份装订精美的文件,推到沈壁面前,动作带着孤注一掷的急切:

“看看这个!这是我们应对‘小林概念股’暴涨暴跌魔咒的办法,也是我们打破以往惯例,向股东示好的实质性举措!”

沈壁的目光落在文件封面——《置地集团1977年特别分红方案草案(草拟稿)》。他伸手拿起,快速翻动。文件的核心内容清晰明了:鉴于目前市场热度及公司良好现金流预期,置地集团拟于1977财年结束前,向全体股东派发每股相当于当前市值10%的特别现金分红!

10%?沈壁拿着文件的手顿住了。这个比例,在此时此地的港岛上市公司中,堪称绝无仅有!尤其置地,以往的策略一直是少分红甚至不分红,依靠低市值高杠杆滚雪球式发展,这也是其股价长期被“压制”的原因之一。纽璧坚此举,不啻于捅破了一层窗户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