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悟南柯 > 接手(第2页)

接手(第2页)

深夜,宇文泰走近大帐时,望见舅舅独坐在烛光下,手里的磨刀石打磨着一套盔甲,上面那块裂缝,正是冰湖上的碎石砸到擎哥的右肩留下的痕迹。那会儿他才察觉到,舅舅的两鬓也和他们一样,不知何时覆上了雪花。

“殿下,请进。”李公公的声音将他从回忆里拉回。面前的毛毡大幕拉开,父皇殿中的龙涎温香扑面而来,提醒着他整个冬季的祁寒。

从麟儿口中得知真相的那一刻,其实他并不惊讶。治理兵部的这几年,他早已察觉到蹊跷。

擎哥接手虎符以后,前线近年出现连连败退的境况,以他对擎哥和军中将领的了解,并非是军队之责,其中一定有某个原因,导致大夏接连败于柔然。直到影刃阁在京城出现,他命麟儿跟踪调查,才发现刘生的手已经伸到了柔然。

但真相远比预想的更不堪。直到亲眼目睹那些书信后,宇文泰才不得不面对心底里那个最不愿承认的答案。

他不明白,舅舅曾经和刘生一同横渡渭河,一同征战沙场,他们饮过同一碗军中酒,躺过同一片荒野乱坟。是什么让舅舅将手中的长槊转头对准了同袍?是什么让他弯下了曾经笔直的脊梁!

但无论他明不明白,章家必须要付出代价——刘家便是章家交出的第一滴血。

果然,刚一回宫,勤政殿那边便来了动静。只不过这一回,父皇将剃下这颗坏死肱骨的刀递给了自己。

宇文泰走进殿内时,皇帝正赤着脚、科着头,斜倚在垫上,连冠冕都未戴,仰着头喝着酒。面前几只硕大的铜爵整齐地铺排在案上,每一杯酒都已注得满满当当,表层甚至高高弓起,再加一滴,便必然四溢。

皇帝摩挲着铜爵边缘的花纹,漫不经心地开口道:“泰儿,你知道,告发刘生的密案是谁呈给朕的吗?”

宇文泰垂眸沉声道:“想来当是七弟。”

“不错,看来你手底下的逍遥居没有白忙活一场。”

宇文泰骤然跪倒在地:“父皇恕罪!”

皇帝叹了口气:“你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办起事来,也不会跟父皇商量了。”

“逍遥居一心一意为大夏朝廷办事,并无二心。”

皇帝笑着扶他起身:“你先起来,弄得像朕在审问犯人似的。”他凝视着宇文泰的神情,“你做事,朕放心。这么些年,逍遥居为大夏办了不少好事,朕欠你们一个嘉奖。”

宇文泰垂首作揖道:“逍遥居不敢当。”

“有些事情,朕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皇帝脸上的笑意逐渐隐去,语速放慢了些,声音也轻了下去,“不过,他是朕的儿子,也是你的弟弟。若他去了柔然,想必是你我都不愿看到的结局。”

宇文泰这时才抬起眸子:“父皇说的正是儿臣心中所想。根据逍遥居的情报来看,伯喻尚未酿成大错,他能为父皇呈上密案,证明其心还是在大夏这边。”

“你们知道多少?”皇帝的目光终于显出凌厉。

“影刃阁目前由阿揽延控制,他与赛罕在柔然朝中势不两立。当今柔然的大部分兵权在赛罕手上,一旦勾结大夏的秘密被揭露,想来赛罕也会势力大伤,兵权很有可能被阿揽延拿下。这是影刃阁的目的。而伯喻的目的,应是为大夏铲除余孽,肃清军政。”

皇帝轻叹一声,望向殿外的黑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朕当年犯过错,对伯喻始终有愧。不希望看到他因为过去的事走上歧途。”

“伯喻多年来襄助父皇理政,于工部兴修水利,于户部革新赋税,以老七的忠诚与才干,儿臣实难相信,他会做出忤逆大夏之事。”

皇帝缓缓转过身去,行至案边,“泰儿,朕老了。这座江山,总有一天要交到你们手上。”

宇文泰蹙眉低声道:“父皇……”

“趁着朕还有点儿力气,能多帮你们铺几步路,便多铺几步。朕最希望看到的,是你们兄弟二人其利断金,把宇文一族的江山延续下去。”

宇文泰看着父亲已经逐渐佝偻的背影,心里突然感到一阵悲凉,“儿臣和老七皆是忠心耿耿,定会延续父皇的心愿。”

“有你这句话,朕就放心了。”他指着桌上的欹器,嘴角露出一抹隐约的笑意,“朕时常觉得,治国就如同这个欹器。没有水的时候,它是歪的,水注得太多,它便会翻过来,只有加得刚刚好,它才会稳稳当当地立住。”

宇文泰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人满则损。父皇素来对朝中大臣、儿臣及诸兄弟要求甚严,想必正是出于其理。”

皇帝听言,将手中酒杯掷于案上,抬手虚指:“可你们总是记不住啊!朕能如何是好,泰儿,你说,朕该如何是好?”

宇文泰明白,此刻才是父皇亮出真面目的时候——他递来一张带血的纸,“你瞧瞧。”

那是刘生在牢狱中吐出的最后一口气,也泻尽了章氏一族未来的气运。宇文泰死死地凝着这张纸,眼里所见的一笔一划,都渗着千万男儿的血。

纸上写满了参与过通敌的官员和将领的名字,抚西大将军李冲、征北将军刘喜、平西将军陈秀……数不清的军中良将,他们都曾立下过赫赫战功,却无一例外地被章满牵扯进这场荒唐的骗局中。

其中还有个刺眼的名字——白韬。

“白大人久居朝中,料理兵部,为何会做出通敌一事?”

皇帝手指轻轻叩在纸上:“这里头将近一半的人,都曾受他提拔。你说,养虎为患的罪,他该不该担?”

宇文泰逐渐明白,父皇想要借他的手,铲除的不仅是章氏盘根错节在大夏的每一支根脉,还有那些已经在朝中盘踞太久的老臣。位列凌渊阁十二功臣的江云尧、公孙仪、李元、魏毅、宫询皆因各种原因退居庙堂,除了已经离世的四位大将军和文臣外,唯余易望林、章满、白韬尚且身居高位。这一次,又要除掉几个?

暮色沉尽,殿内十二尊捧釭铜人手中烛火次第亮起。青铜面庞个个都挂着诡异的笑意,摇曳灯影中,凝固的表情透着股讥讽与自负。

宇文泰躬身退出勤政殿,就在转身的刹那,身后一道已然苍老的声音传来:“泰儿,成王之路,容不得仁慈二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