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红楼之黛玉长嫂 > 196第 196 章(第2页)

196第 196 章(第2页)

无人应答。

她继续道:“你们读圣贤书,说‘仁者爱人’。可你们爱的,是谁?是男子?是家族?还是权力?若连女子为人之权都不肯承认,谈何仁义?”

一名年轻书生低头嗫嚅:“可是……祖制如此……”

“祖制也曾说女子不可识字。”黛玉淡淡道,“可如今你们手中的《论语》注疏,有一半出自女子之手。祖制可曾禁止?”

那人哑口无言。

片刻后,竟有一人脱帽跪地,磕头道:“学生……错了。”

随后,接二连三,十余人伏地请罪。

围观百姓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当晚,皇帝遣使送来御膳,并附亲笔手谕:“卿之所行,虽千万人逆之,朕必护之到底。”

黛玉阅毕,仅回一句:“臣不敢劳陛下独担天下怨谤,请召集群臣共议法典颁行事。”

五日后,宣政殿召开大朝会。百官齐聚,气氛凝重。韩崇文再度出列,白须颤抖:“林氏!尔以一介女流,把持朝纲已久,今又欲立奇法,毁我礼教根本!试问三代以来,何曾有女子执律断案、参政议政之理?”

黛玉从容起身,拱手道:“尚书大人所言‘三代之治’,敢问夏商周三代,可曾有科举取士?可曾有纸张书写?可曾有火药御敌?若皆无,为何今日我朝可用?制度因时而变,方能存续万年。”

她从袖中取出一卷黄帛:“这是十年前臣所上的《女子为官奏》,当时满朝哄笑。而今,请诸公看看这份名单??”

宦官宣读:

“律学科状元沈素衣,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破冤狱七十二起,平反死者十九人。”

“算学科榜眼李婉儿,主持户部钱粮稽核,一年内查出贪官三十八名,追回国库银五百余万两。”

“医政科探花赵青禾,率队赴岭南扑灭瘟疫,救活百姓四万余口。”

“工坊总管周明珠,督造新式织机,使丝绸产量翻倍,年增税赋百万。”

“边关女将秦红玉,镇守雁门关三年,拒北狄入侵五次,斩首两千余级。”

每念一人,殿中便是一阵骚动。待宣读完毕,连韩崇文也面色铁青,无言以对。

黛玉环视群臣:“这些人,都是女子。她们不是妾,不是婢,不是玩物,而是能安邦定国的栋梁。若说‘妇人干政为祸’,请问,她们祸在哪里?百姓饿了吗?边境危了吗?国库空了吗?”

她声音陡然提高:“今日我立《女子权益法典》,不是要颠覆伦常,而是要还天下女子一个公道!若诸公仍执迷不悟,不妨问问自己??你们害怕的,究竟是礼崩乐坏,还是失去对女人的掌控?”

满殿死寂。

忽听得钟声再响??第九响,久久不绝。

那是内廷参议署专属的议事钟,从未在大朝会上鸣响过。此刻自发而鸣,仿佛天地为之动容。

皇帝缓缓起身,摘下头上玉冠,置于案上:“朕意已决。自即日起,《女子权益法典》列为国本,三年筹备,五年试行,十年全国推行。凡阻挠者,不论官阶,一律罢黜。”

他看向黛玉,眼中含泪:“林卿,你走得太远,太孤。但这一程,朕陪你走到底。”

退朝之后,风波并未平息。

当夜,刺客再度潜入太庙,意图焚毁法典草稿。幸有霍七娘设伏,将其擒获。审讯之下,供出幕后主使竟是礼部侍郎之弟,背后牵连七名朝臣。

皇帝震怒,当即下诏:涉案官员革职查办,家产抄没,子孙三代不得入仕。同时宣布,自明年起,科举增设“女科监察御史”一名,专司监督男女平等政策执行。

消息传出,举国震动。

有士族焚书抗议,称“斯文扫地”;也有乡绅暗中抵制,拒聘女吏下乡;更有愚民听信谣言,说“女子掌权则天不下雨”,竟组织祈雨大会诅咒女政司。

然而,更多的人选择了支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