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走进来收刚才客人用的茶碗,莫惊春从柜台下面拿出两把雨伞。
“娘,我去给爹和哥送伞,顺便看看咱的窑烧的怎么样了。”
“行,你去吧,等等,灶上有新做的豆沙点心,还是热乎的,你给你爹和你哥带上,回来的时候顺道带一块豆腐。”
“好。”
片刻后,接过刘氏装了点心的篮子,莫惊春一手撑伞,一手挎篮,走进了雨幕。
南江夏祭的大集会,莫惊春一家很重视,五湖四海的客商和游人,正是扬名的好机会。
三天的集会,实际从正日子的前三天就开始热闹,但因为字号文书的下达是夏祭正式开始的第一天,而集市又必须拿字号登记才能得到摊位,所以等自家拿到字号再定摊位,好摊位必定没有了。
在了解了南江夏祭大集会的一些规则后,莫惊春发现集会上除了商铺摊位还有一种摊位也是被允许的——游戏摊位。
后来她提出自己的想法并经过全家人讨论通过后,一家人开始分头准备。
但无论是想如何钻集市规则的空子,他们一家的目的都是在大集会上宣传自家的锔瓷手艺和各种器物。
如此一来,其中重要的器物之一自然是自家烧制的瓷器。
要烧制瓷器,自然就需要窑口。莫失让之前在浮梁县就上上下下跑了多家窑口,不是窑口不行就是租金太高。
直到刘氏要买瓦罐腌制爽口小菜,他才想起来一家老窑口。
王家窑口在浮梁属于三等窑口,卖的瓷器不多,主要是陶器。但他家的窑口却是浮梁少有的老窑,历史比莫家老窑都要久远。
老窑烧出的火焰痕迹、窑汗等对瓷器釉水影响甚大,这都不是十几年的新窑可比的。
这一次窑口倒是肯定行,但租金莫失让心里没底。
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了王家老窑,不想一说,老王欣然同意,而且租金也极低,一日只要一百文,唯一的要求就是如果烧窑提前三日告知。
这要求简直就不是要求,租用人家窑口,不得先紧着主家人先用。
莫惊春到的时候,莫失让正和莫少谦一起蹲着看窑火。
“爹,哥。”
“阿春,你怎么来了?!”
莫少谦扭头看到自己妹子,立刻站起来迎了上去。
这是他们自分家之后的第一窑,尽管不多,只有十个盖碗和二十几个各式各样的小物件瓷器,可从最初的器型设计设想到定稿,从制泥巴到拉坯,再到修坯塑形和调制釉水上釉,每一样都是自家人亲手制作。
再加上“盖碗”这种器物是他们续物山房首创,市面上根本没有,就算是为了保密,这第一窑无论如何都要好好看护。
所以自从入窑之后,莫失让就在王家窑口住下了,烧窑主要是烧窑温度,所以看窑火就是重中之重。白天没啥,时时有人,主要是晚上,晚上温度低,一个不小心窑口温度不够,直接影响瓷器成形和釉水发色。
也因此,莫失让住在了老王家,而晚上,他一定要起身看两次才放心。
莫少谦是窑口、店铺两边待,店铺和家里还是得有个男人支应,尤其是晚上,只有女人还是不安全。
。。。。。。
“雨一时半会停不下,我来给你们送伞。”
将手里的伞塞莫少谦手里,莫惊春就想靠近窑火看看。结果莫少谦一手接伞,一手拉住了莫惊春。
“烟气大,别熏着你。我和爹在,放心。”
自己这哥哥姐姐对自己的是真没的说,一个怕做活计做的手粗了,一个怕窑火熏黑了头脸,但归根到底,是心疼死里逃生的自己。
莫惊春懂,所以从善如流的点点头,也真不上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