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离婚后的我开始转运了 > 第1792章(第2页)

第1792章(第2页)

七点半,她再次出门,这次是去市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参加培训讲座。主讲人是一位资深儿童心理学家,主题是《创伤记忆的代际传递与阻断路径》。会议室坐满了老师、社工和心理咨询师,连走廊都挤着人。

讲到中途,专家放了一段访谈录像:一位七十岁的老人讲述自己父亲如何用皮带教育孩子,而他自己也曾如此对待儿子,直到某天发现孙子因恐惧尿床,半夜躲在阳台发抖。

>“那一刻我才醒过来。我不是在教育,是在复制痛苦。我跪在地上抱着孙子哭,说我错了,我真的错了。”

画面定格在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泪水顺着沟壑滑落。

“我们常说原生家庭决定命运。”专家声音温和,“但我更相信一句话:觉察,就是改变的开始。当你意识到自己正在重复伤害,你就已经踏出了挣脱轮回的第一步。”

讲座结束后,一位年轻女教师拦住她:“阿?老师,我教过小雨。她转学前最后一节课,交给我一篇作文,题目是《我想成为一个不会尖叫的大人》。我当时没懂,现在懂了。我也想申请成为‘静音倾听计划’的校园联络员。”

阿?握住她的手:“欢迎加入。”

中午回家途中,她顺路去了趟福利院。推开储物间门时,男孩正趴在新搬进的小房间里画画。墙上贴满了他的作品:有穿白裙子的女人、有开着花的树、有一对牵手走路的母子。床头那盏暖灯亮着,照亮枕边两支并排摆放的录音笔。

“今天录了吗?”她轻声问。

男孩点点头,递过耳机。

>“妈妈,今天我画了你站在阳光里的样子。老师说颜色要大胆一点,所以我用了金色。你说过最喜欢向日葵,对吗?

>我昨天梦见你回来了,你摸了我的头,说‘宝贝,对不起,妈妈迟到了’。

>我知道那不是真的,但我还是想相信一次。

>老师说,如果我一直录下去,总有一天你会听到。所以我会继续说,每天都说一点。

>今天我想告诉你:我不怪你了。只要你过得好,我就没事。”

阿?摘下耳机,喉咙发紧。她蹲下来,平视男孩的眼睛:“你想见她吗?如果我们能找到她,你愿意见面吗?”

男孩低头很久,终于点头:“我想知道她是不是也想过我。”

“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她说,“不管多久,我们都陪你。”

下午三点,她接到“回声行动”技术团队电话:“我们升级了AI情感分析模型,现在能更精准识别录音中的危机信号。另外,平台注册用户突破一万,活跃录音数连续一周增长超过50%。”

“还有件事。”对方顿了顿,“有个匿名用户上传了一段二十年前的老磁带录音,内容是一对夫妻争吵,背景里有个小女孩反复说‘爸爸妈妈别打了’。我们尝试修复音质后发现,那段录音的结尾,男人说了句‘我错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用户留言说:‘这是我爸临终前交给我的,他说他后悔了一辈子。’”

阿?怔住。

原来,有些道歉来得太迟,却又从未真正迟到。

她让团队将这段录音归入“历史回声”特别档案,并附言:“请告诉那位用户,他的父亲或许没能及时拥抱女儿,但他最后的选择,是把悔意变成一句留给世界的遗言。这本身就是一种救赎。”

傍晚,她刚煮好晚饭,门铃又响了。

开门一看,竟是小宇的母亲,怀里抱着一碗还冒着热气的红豆糕。

“我……我让我妈教我做的。”她局促地说,“不知道味道对不对,但我试了三次才敢送来。”

阿?侧身让她进来。小宇正在客厅写作业,抬头看见母亲,笔尖一顿,纸面洇开一团墨迹。两人隔着几步距离站着,谁都没说话,空气凝滞得仿佛冻结。

阿?轻轻退到厨房,留下空间给他们。

十分钟后,女人走出来,眼圈通红,却带着笑意:“他……收下了糕,说‘谢谢’。”

“这就够了。”阿?说。

当晚,她在日记录音中补充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