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买了一件齐胸裙,这减一百文,但若是再凑够一千五百文,便能减五百文!”
“呦!这么多!”
周旁人点点头,纷纷交头接耳。
“相当于少了一件褙子的价钱呢!”
“可不是!”
扬州本是个人烟茂盛的城市,民众富庶,风气宽厚,有趣事一天便能随了小船传遍上下两岸。
秀郎已然进京,书馆学子换上新装,又听闻官府之人也服那士林衫,连各家衣坊也不再低调试探,镂窗外,店铺里,各处挂满了这衣衫。
这宋衫有士人家穿的,也有平民可消费得起的,只是料子改为普通的布帛。
意料之外,那士林帽也被带飞了,本想着此帽只为夫子那日装扮之用,大唐的幞头用着就挺好的,大家不意能注意到这老头顶上的四方帽。
当日夫子只在舫上现身,后来为书馆做衣时又无此帽,一来李佑郎编不过来,二来制帽繁琐,衣肆这段日子实在太忙了,巧文是真的忘了。
谁知,不知被谁学了去,这小帽子很快便在扬州兴了起来,这是几家衣肆均没想到的事。
那卖草鞋的,编草席的,桥上河边,一夜之间,都编起了这帽,这对几家衣肆来说不是强项,衣坊固然也有少部分人做幞头。
可一来这些人转型不易,材料,这帽式大小,各个方面定没小贩自由编点帽子来得快,二则本来也没重视,众人视线全被那衣衫接走了,谁能想到那帽子也是完成度的一环。
如今可好了,书馆众人见夫子那扇帽,自己却无,那舫上士人也见了,却也各处寻不到,没等巧文反应过来,市集上已争相出现了这四方硬帽。
她才一派脑袋,最近事多,对这衣肆却也太不上心了!
可也只摇头笑笑,这帽子争着也无甚必要了,那编草鞋之人却也不易,人家凭本事凭眼力赚得的市场,她作甚要去干扰!
“士林帽!士林帽!”
“百文一顶!两顶只一百五十文!”
“看家没听错!第二顶只需五十文!”
“戴回去!让你家小孩也有了书气!”
这是桥边。
“十三娘!那士林衫今日可补货了!快走!咱俩一起!”
“可是那青帛做的!”
“正是,这抢得飞快!可这色却也好看,我算了算咱俩工钱,抄了这段时日的书,也购买一件了!”
两人奔至最近的衣肆,门外几道木架立着几张图,两人大眼一扫,眼便一亮,果真!
今日上新了那浅青色,这色虽也叫青,可与官袍上的青不太一样,这青像嫩芽,与这士林衫的气质很是相符。
听闻那书馆之人也大都爱此色呢!
虽她们不知,其实除了此因之外,还因那夫子当日便以此色面人。
两人今日算是来对了,衣肆里这青色衣裳今日俱有减利!
不论渐色裙,长衫还是齐胸裙,只要是青色,均在满减之后还有折利!
就如这扬州城最长的十六桥外,有个高大牌匾立在屋檐,两侧从上到下有长长布帛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