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又守住了!”
疲惫的士兵们欢呼起来。
但朱樉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朱棣的大军虽然撤退,但必定会卷土重来。
就在朱樉组织人手修复城墙,准备迎接下一次攻击的时候,一个更加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袁崇焕成功抵达阴山密的,确保了朱允炆的安全;同时,他还带来了一个重要情报:南方的张伟已经率领大军突破了李景隆的防线,正在向北推进!
“南方的援军已经在路上了?”
朱樉惊喜的问道。
“是的,殿下!”
信使激动的回答,“张大人率领七万大军,已经攻占了数座城池,正向北京方向进发。朱棣已经紧急调集兵力回防,围城的压力很快就会减轻!”
这个消息如同一剂强心针,极大的鼓舞了城内的军民。
人们开始相信,坚持就是胜利,援军即将到来,黎明前的黑暗即将过去。
然而,朱棣并不甘心就此放弃。
他再次调整了策略,集中兵力,对宣府镇发动了更加猛烈的攻击。
一连几天,城墙上的战斗几乎没有停止过。
守军疲惫不堪,但在朱樉的亲自指挥和参战下,士气依然高涨,成功击退了敌军的一次次进攻。
“殿下,您应该休息一下了。”
陈德担忧的说,“您已经连续作战多日,身体会吃不消的。”
朱樉摇摇头:“现在正是关键时刻,我不能休息。告诉所有人,再坚持一段时间,援军就到了,胜利就在眼前!”
就在守城进入最艰难阶段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一名朱棣军中的将领秘密联系了朱樉,表示愿意投降。
“这名将领是谁?”朱樉谨慎的问道,生怕是朱棣的陷阱。
“是刘瑾,朱棣军中的一名千户。”信使回答,“他说因敬佩殿下和朱允炆陛下的正义之举,愿意率部投降,并提供敌军的详细部署。”
朱樉思考片刻,决定冒险一试:“告诉他,我接受他的投降,但他必须提供一些敌军的机密信息,证明他的诚意。”
第二天,刘瑾果然送来了一份详细的敌军部署图,标明了朱棣大军的各个营的、兵力分布和作战计划。
朱樉仔细研究了这份情报后,决定接受刘瑾的投降:“传令下去,今晚子时,西门开启,接应刘瑾及其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