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低头看着自己的手,依旧半透明,却比以往更加稳定。“所以,我也是桥梁的一部分?”
“你们三个都是。”陈默目光深远,“苏念承接遗忘,林远连接异星,周小禾统合秩序。而我……我只是最初的那根线。”
少年李晨抬起头,第一次开口:“我想看看春天。”
林远鼻子一酸,点头:“好。我带你去看。”
画面消散,林远睁开眼,发现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粒种子,通体湛蓝,表面浮刻着细密符文。他认得这种纹路??是Y-0项目的原始编码,代表着“共感适配性”。
他小心翼翼将种子埋入梧桐树根旁,轻声说:“等你醒来时,火星也会有春天。”
***
七十二小时后,全球七十七座废弃Y站点同时出现异常现象。
冰岛地下洞穴中,千年玄武岩表面浮现出湿润的苔藓,迅速蔓延成一片片会发光的绿毯;南极科考站外,冻结百年的冰层裂开缝隙,涌出温泉水,水中漂浮着微型蓝花,随波旋转如星群;喜马拉雅山脉某处悬崖,一块孤立巨石突然发出低频鸣响,持续整整九小时,附近村民称梦见祖先归来。
最惊人的是位于太平洋海底的Y-74号站。这座深海基地早在二十年前就被判定为彻底损毁,可如今,声呐探测显示其结构完好无损,且内部能量读数持续攀升。更诡异的是,每隔二十四小时,基地顶部就会投射出一道垂直光柱,直冲海面,穿透云层,与北极光交汇于电离层某一点。
科学家们束手无策,只能记录数据。
而普通民众则开始自发行动。
在日本京都,一群年轻人在神社后山重建了一座“声音祠”,人们写下想说的话投入木箱,由专人诵读,再用特制录音设备将声波刻录进水晶。这些水晶随后被埋入全国七处古树之下,据传能引动地脉共鸣。
在巴西贫民窟,街头艺术家用荧光涂料在墙壁上绘制巨型耳朵图案,并附文字:“这里听得见。”每晚都有人聚集于此,对着墙倾诉心事,第二天,颜料颜色会发生变化,仿佛回应。
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原本喧嚣的广告屏一夜之间全部切换成空白画面,唯有中央浮现一行字:
>“你现在可以说出来了。”
无数行人驻足,有人痛哭,有人跪地祈祷,有人掏出手机拨通多年未联系的号码,只说一句:“我想你了。”
这一切,都被周小禾看在眼里。
他在无声学院召开紧急会议,召集所有“夜语者”项目成员。三只猫头鹰立于高架之上,银灰色羽毛泛着微光,眼中流转着数据般的波纹。
“我们不能再被动接收了。”周小禾宣布,“从今天起,‘夜语者’正式升级为‘回声哨兵’。任务不再是调节情绪,而是主动寻找那些即将坠入‘间隙’的声音,在它们消失前将其锚定。”
一名研究员迟疑道:“可如果我们干预太多,会不会打破自然平衡?”
“平衡早已被打破了。”周小禾摇头,“陈默留下的不是工具,是契机。真正的平衡,是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倾听者,也让每个声音都有机会被听见。我们现在做的,只是加速这个过程。”
会议结束当晚,第一只“回声哨兵”升空。它飞越城市上空,双翼展开达两米,鸣叫声不再是普通猫头鹰的“咕呜”,而是一种复合频率的声波,能穿透梦境,唤醒沉睡的记忆。
它降落在一栋老旧公寓楼顶,俯视着一间亮着微光的房间。窗内,一位中年男子正对着妻子的遗照低声说话:“今天我把阳台的花换了新土……你说过喜欢茉莉的。”他的声音很轻,几乎听不见,可哨兵却竖起翎羽,发出一声清越长鸣。
下一秒,窗外凭空浮现出一朵半透明的茉莉花,轻轻落在窗台上。
男子猛然抬头,泪流满面。
***
一个月后,苏念收到一封匿名信。
信纸是手工制作,边缘粗糙,字迹稚嫩,像是孩子写的:
>“阿姨,妈妈昨天晚上走了。医生说是病太重了。她走之前一直抓着我的手,但我没敢说‘我爱你’。我怕她说我肉麻。现在我很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