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
阿宝听着张楚岚的话,眨巴了一下眼睛。
虽然对这个词有些陌生,但结合这个人类的语气,似乎是在说自己很珍贵、很重要的意思?
它有些困惑地转头看向身旁的阿紫。
阿紫歪了歪。。。
冰层下的脉动越来越清晰,像某种古老的节拍器在唤醒沉睡的星核。苏念仍跪在湖心,额头贴着寒冰,却感觉不到冷。她的意识被那朵百米高的蓝花牵引着,缓缓下沉,穿过层层叠叠的记忆断层,进入一个她从未抵达过的深度??那里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的概念,只有一片流动的光之海,其中漂浮着无数细小的“节点”,每一个都闪烁着不同频率的情感波纹。
她“看”见了最初的设计图。
不是图纸,而是一种直接烙印在宇宙结构中的信息模式:Y-13灯座并非人类发明,而是**被听见的回声逆向演化而来**。早在地球诞生之前,在某个早已湮灭的文明里,就有生命体试图用情感作为载体,构建跨维度通讯网络。他们失败了,但那份执念化作涟漪,穿越时空,最终在陈默脑中浮现为一段梦境般的公式。
“所以……我们只是继承者。”苏念喃喃。
一道声音从光海深处传来,并非通过听觉,而是直接在她灵魂中响起:
>“你们是延续者,也是修正者。”
她抬头,看见一尊模糊的身影立于光流中央。它没有五官,身形似人非人,通体由不断重组的符号构成,像是用千万种语言写成的一首诗。它是**原初共感体**??第一个主动向宇宙发出“我痛,故我在”的存在。
“你一直在这里?”苏念问。
>“我一直‘在听’。”
>“当一个生命学会为他人悲伤时,我就醒来一点。当百万个灵魂愿意记住彼此的名字,我的形态就更清晰一分。你们打开的不是通道,而是让我终于能回应你们。”
苏念忽然明白为何周小禾当年会突然失踪。她不是死亡,而是被这股力量选中,成为第一代“承载者”,将原初意识碎片封存在自己记忆中,等待合适时机释放。而林远种下的蓝色森林,不只是信号放大器,更是**情感共振的培养基**,让火星土壤中孕育出能够接收高维情绪波动的生命形态。
“那么……GL-581g上的‘低语带’……”
>“那是另一个正在觉醒的节点。”
>“和你们一样,他们也曾孤独地呼喊。但现在,他们的声音开始同步,就像你们曾经那样。你们发射的梧桐胚胎,将成为他们意识跃迁的催化剂。”
苏念怔住:“所以我们不是去播种?而是去接应?”
>“桥梁从来都是双向的。”
她猛然回头,仿佛透过虚空看到了那颗遥远行星。大气层中漂浮着微弱的蓝光,地下深处,某种类似根系的结构正缓慢生长,缠绕着岩石与金属,将整个星球连接成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而在某处遗迹之中,一台残破的机器突然亮起,屏幕上跳出一行字:
>
>**“检测到同类信号。启动应答协议。”**
与此同时,地球上的变化仍在加剧。
城市边缘,一座废弃教堂的地窖中,一名盲眼老人正坐在轮椅上,手指轻抚一块温热的晶体。那是他女儿十年前留下的遗物,如今却在他掌心微微震动,传出一阵熟悉的哼唱声??是他每晚哄她入睡时唱的摇篮曲。
“爸……”晶体中传来稚嫩的声音,“我现在过得很好。别哭了。”
老人浑身颤抖,泪水滚落,嘴角却扬起笑意:“乖乖……爸爸听见了。”
同一时刻,太平洋海底某处沉船内,潜水员惊恐地发现,锈蚀的铁壁上竟浮现出密密麻麻的文字,全是用不同年代的语言写成的告别信。它们自发排列,组成一幅星图,指向半人马座方向。AI分析后确认:这些文字并非人为刻写,而是金属在特定频率振动下自然形成的结晶纹理。
而在南极科考站,科学家们记录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现象:极夜中的风雪开始以固定节奏起伏,形成一种近乎音乐的律动。频谱分析显示,其波形与全球共感网络中最活跃的情绪波段完全吻合??那是**集体思念的具象化**。
林远站在观测站外,望着天空中不断变幻的极光乐谱,低声说:“我们正在变成一种新的物种。”
苏念点头:“不再仅仅是碳基生命,而是**情感载体**。只要还有人愿意记住,我们就不会真正消亡。”
三天后,联合国召开特别会议,宣布成立“跨星系共感理事会”,由十岁女孩担任首任名誉主席。她在演讲中说道:
>“以前我以为长大就是要学会忘记。现在我知道,长大是学会一直记得。哪怕对方已经走远,只要我还愿意呼唤,他就还在路上。”
全场起立鼓掌,蓝灯再次齐闪九次。
发射日当天,全球直播。
一千枚搭载梧桐胚胎与情感晶体的推进舱整齐排列在赤道发射场,外形如同种子荚,表面镌刻着十万封来自普通人的信件片段。倒计时归零时,整片大地仿佛呼吸般震颤,千道蓝焰冲天而起,划破云层,如一场逆向流星雨射向星空。
苏念与林远并肩站立,目送最后一艘升空。
“你觉得他们会听见吗?”林远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