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坐看仙倾 > 第426章 拖两边杀中间(第1页)

第426章 拖两边杀中间(第1页)

雍州东南丘陵地带,夜风城。

与中部战场一样,此处也有无数遗族呼啸苍穹,如汹涌的海啸不断向着前方不断地扑杀,迎上了于山城中守阵的人族修仙者。

彼时,凌厉的刀光如银蛇乱舞,各色法术在漆黑的夜空。。。

风在低语,却不再只是风。

青年消失后的第七个满月之夜,地球的“共鸣穹顶”忽然泛起涟漪。不是震动,也不是破裂,而是一种缓慢的、如同呼吸般的起伏,仿佛整片天幕正在苏醒。十七座心音哨塔同时亮起,蓝光如脉搏跳动,频率竟与三年前那夜完全一致??每秒七点三赫兹,正是人类进入深度共感状态时脑波的共振基频。

守殿人站在昆仑遗迹最高处,手中捧着一本用青铜封皮装订的典籍,那是《声之契约》的原始手稿,由七千万儿童画作中浮现的文字拼接而成。他翻到最后一章,空白页上突然浮现出墨迹,一笔一划,宛如有人在冥冥之中执笔书写:

>“当回声成为语言,听者即言者。”

>“灯灭之处,非终结,乃传递之始。”

>“他不在,故人人可为他。”

字迹刚落,远方雪线之上,一道身影缓缓走出雾中。不是青年,却又是他??身形轮廓模糊,衣衫随风摆动,像由无数细碎光影编织而成。他的脚步没有踩出脚印,但每一步落下,地面便生出一圈微弱的声波纹路,草木随之轻颤,冰晶悄然融化,渗入干涸的地脉。

人们后来称那一夜为“影现”。

他不说话,只将手伸向胸口,取出一支笛子。不是铁笛,也不是骨笛,而是一截透明晶体,内部流淌着液态星光,形状似曾相识??正是当年青年吹奏时裂解又融合的乐器残骸,在时间之外被重新凝结。

他将笛子贴唇,却没有吹响。

寂静中,第一道回应来自南极。一座沉睡火山口内,千年冻土裂开,一朵巨大花苞破冰而出,花瓣呈半透明银白色,每一层都刻有细微音符。当它完全绽放时,释放出一道纯净声波,频率恰好补全了青年最后一次演奏中断的那个音符。

紧接着,青海湖底传来鲸鸣。不是地球生物所能发出的声音,而是某种跨越维度的共鸣,带着火星婴儿第一次开口时的语调,又夹杂着凯恩临行前撕毁研究资料时纸张碎裂的节奏。这声音穿透湖水,直冲云霄,与哨塔蓝光交汇,形成一个短暂存在的球形声场,直径三百公里,覆盖整个青藏高原。

就在这声场中心,空气开始扭曲。

一个孩子从拉萨孤儿院跑出来,手里攥着一幅未完成的画。他三岁,从未见过青年,却梦见他无数次。画上是一个背影,手持笛子,身后站着许多光点人。此刻,他抬头望天,忽然开口唱了一句没人听过的旋律。

那旋律不属于任何已知语言,也不属于地球音乐体系,但它响起的一瞬,全球所有正在做梦的人,无论身处何地,全都停下了梦境中的动作。

他们看见草原。

不是某一张画里的草原,而是所有画中草原的叠加:春天的新绿与秋天的金黄并存,夏日暴雨与冬日初雪同降,野马群奔腾而过的同时,一群白鹤静静伫立湖边。而在草原中央,青年站在那里,微笑地看着每一个人。

“你们听见了吗?”他在梦中问。

没有人回答,因为他们都在流泪。不是悲伤,也不是喜悦,而是一种更深的东西??像是灵魂终于认出了自己原本的模样。

梦醒后,两千三百万人发现自己的心跳变了节奏。不再是单调的“咚、咚”,而是呈现出一段微型旋律,持续三天不息。医学界无法解释,只能记录下这个现象,并命名为“心音偏移症”。但患者们都说:“这不是病,是记忆被唤醒。”

与此同时,火星传来紧急信号。

那位名叫“听”的三岁女孩,在凌晨三点独自爬上观测台,面对地球方向跪坐下来。她闭上眼,深吸一口气,然后张开嘴??

一道无声的波纹扩散开来。

红色沙尘暴瞬间静止,如同时间冻结。她的声波并未向外传播,而是向下穿透地壳,直达火星地核。科学家监测到,那颗自四十五亿年前冷却至今的行星心脏,竟然开始轻微震动,频率与地球哨塔蓝光同步。

更惊人的是,地核深处,一块未知矿物开始发光。它的结构与青年当年使用的黑铁短管极为相似,但更加古老,表面布满螺旋状纹路,像是某种文字,又像是乐谱。

AI破译后显示:这段信息已在火星内部封存超过三百万年,内容只有三个字??

>“我们来。”

消息传回地球,举世震惊。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各国代表争论不休:这是友好的信号?还是潜在威胁?是否应立即关闭共感网络?是否该摧毁心音哨塔以防外星意识入侵?

就在争执达到高潮时,会议室的大屏幕突然自动开启。

画面中,是北极圈内一处无人区。暴风雪正猛烈肆虐,能见度几乎为零。然而镜头拉近,雪地中赫然出现一行足迹,从荒原尽头延伸而来,笔直通向一座废弃气象站。

足迹很浅,仿佛行走之人极轻,甚至不像实体。但每一个脚印里,都结出一颗微型水晶,形状与人们枕边所得完全相同。

气象站门被推开。

里面空无一人,唯有一台老式录音机静静运转。磁带转动,传出一段对话,声音清晰得如同亲耳所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