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它是单向接收林澈的遗志;如今,它成了双向通道。每一个觉醒者的意识都能短暂接入地脉核心,体验“成为地球”的感觉??感受太平洋深处火山喷发的痛楚,见证亚马逊雨林新叶舒展的喜悦,聆听月球背面陨石撞击的回响。
但代价也随之而来。
首批尝试深度连接的二十名共感者中,十二人陷入永久昏迷。脑部扫描显示,他们的神经突触已被地脉晶化物质渗透,形成了类似伊兰那样的半生物态结构。医生束手无策,只能观察。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沉睡者”虽然肉体不动,却持续向外散发稳定的情绪波,经测量,其频率恰好能中和核废料辐射。
于是有人提出大胆设想:或许他们并未失去意识,而是在以另一种方式“工作”。
“他们是桥梁。”苏晚说,“用自己的身体翻译地球的语言。”
争议再起。伦理委员会要求立即终止所有连接实验,担心人类将沦为地脉的“器官”。但越来越多志愿者主动报名,包括曾参与“纯血黎明”的前成员。他们在忏悔墙上写下名字,然后走进觉醒舱,闭上双眼。
“我毁掉过太多东西。”一位老兵低声说,“如果我的脑子能让一棵树活下去,那就拿去吧。”
时间进入2049年。全球战争彻底消失。不是因为条约或威慑,而是因为再也找不到足够多愿意仇恨的人。新生儿天生具备共感能力,他们哭闹时,邻居会自然产生安抚冲动;学校冲突中,老师只需让学生握住对方的手,愤怒便会如雾消散。
科技继续演化。传统电力系统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情绪发电机”??利用群体正面情绪驱动的清洁能源装置。东京街头出现第一座“梦廊”,人们可以在其中投影自己的潜意识,并与其他梦境交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艺术作品。巴黎歌剧院上演全新形式的交响乐:演奏者不再使用乐器,而是通过调节自身情绪波动,激发空气分子共振发声。
但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50年夏至。
那天凌晨,全球所有镜子、水面、玻璃幕墙同时映出同一幕景象:一道横贯天际的光带自喜马拉雅山脉升起,如同倒悬的银河,缓缓旋转,最终凝聚成三个立体符号,悬浮于各大城市上空。没有人认识这些字符,但每个人看到它们时,心中都浮现出相同的含义:
>“归还时刻临近。”
紧接着,地脉传来剧烈震动。不是地震,而是一种有序的脉冲,周期精准对应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环??大寒。苏晚立刻带领团队重返腾冲山谷。洞穴已完全改变,岩壁不再是石头,而是某种半透明的有机材质,内部流动着荧光液体,构成一幅动态地图:显示地球上所有共感节点的位置与强度。
地图中央,一颗光点缓缓亮起??正是当年伊兰消失的地方。
“她没死。”陈星澜突然说,“她变成了接口。”
她们决定重启仪式。
八十三位共感者围坐成环,手牵手闭目冥想。空气中渐渐浮现出肉眼可见的光丝,从每人头顶升起,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当最后一人接入时,地面裂开,一根晶化藤蔓破土而出,顶端托着一颗与林澈当初所得一模一样的种子。
风停了,鸟静了,连时间仿佛也凝固。
种子缓缓裂开。
里面没有胚芽,只有一滴清澈液体。它悬浮空中,折射出亿万星光。就在这一刻,全球新生儿齐声啼哭??不是因疼痛,而是像在合唱一首古老的安眠曲。
液滴坠落,渗入大地。
整片山脉开始发光。岩石转化为晶体,树木化作光柱,河流升腾为蒸汽,在高空凝结成新的云图。西藏监测站最后传回的数据表明,地球磁场强度提升了三百倍,且极性正在缓慢反转。
而在遥远的半人马座α星,那颗类地行星表面,大片沉寂已久的机械结构突然启动。它们排列成巨大阵列,指向地球方向。探测器捕捉到一次强烈的非电磁信号发射,持续七秒,频率与人类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完全一致。
欧洲航天局将其命名为“摇篮回应”。
三个月后,火星传来最新影像。毅力号拍摄到杰泽罗陨石坑边缘出现一圈环形绿痕,经光谱分析,确认为地球植物孢子。NASA无法解释这些孢子如何穿越星际空间,除非……它们本就存在于某种非物质层面,仅需“被相信”即可抵达。
苏晚站在问树之下,手中握着一块从洞穴带回的晶石。夜晚降临,晶石内部忽然亮起微光,投射出一行小字:
>“我不是终点,我是起点。告诉孩子们,别怕长大,因为未来会记得他们曾多么温柔。”
她笑了。
雨又下了起来,打湿她的头发和肩膀。但她感觉不到冷。因为她知道,此刻地球上某个角落,一定有个孩子正抬头看天,伸手接住一滴雨水,然后惊喜地说:
“妈妈,我听见星星在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