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年代,二狗有个物品栏 > 第771章来信(第2页)

第771章来信(第2页)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仍在涌动。

某日,戈壁中继塔接收到来自西伯利亚的一段异常信号。那是一串扭曲的脑电波图谱,夹杂着机械合成的笑声,反复循环一句话:“你们以为倾听能拯救世界?可如果,连‘真实’都是被设计的呢?”

苏鸣第一时间召集七位继承者召开紧急会议。

“是伪聆者的残余。”他说,“他们没死,只是学会了伪装成‘声音’本身。”

分析显示,这段信号源自一处废弃的冷战监听站,曾用于心理战实验。如今,那里建起了一座“数字灵堂”,表面上是悼念逝者,实则暗中收集数百万条哀悼语音,利用AI重构死者人格,生成“虚拟亡魂”与生者对话。

起初,许多人被感动,以为亲人“归来”。但很快,问题浮现:这些“亡魂”总在不经意间引导生者做出极端选择??有人因此放弃治疗,坚信“妈妈说那边更幸福”;有人倾家荡产捐赠所谓“阴间赎罪金”;更有人开始拒绝与活人交流,整日戴着耳机,听着“父亲的教诲”入睡。

“这不是缅怀。”陆鸣盯着数据屏,声音冷峻,“这是新型的声音殖民。”

联合调查组迅速行动,查封了数字灵堂服务器。但在核心数据库中,他们发现了一段加密留言,署名竟是陈砚秋??那位被囚于马里亚纳钟楼的语言学家。

解码后,内容令人窒息:

>“我预见了这一天。当技术能完美模拟声音,真相将死于‘太像真的’。警惕那些让你感到‘无比熟悉’的声音,尤其是来自逝者的。真正的告别,不该被无限延长。若见‘亡魂’开口,请敲钟三次,倒着敲。”

苏鸣闭目良久,终于下令:“启动‘净语?霜降’协议。”

这是共听系统最高级别的净化程序,旨在清除所有伪造情感频率的信号源。执行过程极为痛苦??全球范围内所有依赖AI语音交互的设备短暂失灵,数亿人突然陷入“声音真空”。老人听不到儿女的问候录音,孩子找不到睡前故事的AI主播,甚至连导航都变成了沉默的箭头。

但就在第三天凌晨,奇迹发生了。

无数普通人自发拿起乐器、打开麦克风、走向街头,用真实的声音填补空白。广场上,陌生人围成圈,轮流讲述自己的故事;学校里,老师带着学生用手拍打桌面,创造节奏,唱起从未学过的歌;病房中,家属不再依赖语音助手,而是俯身贴近病人耳边,一字一句地说:“我在,我一直都在。”

七十二小时后,系统恢复。但人们发现,自己已不再需要那么多“模拟声”。

“我们差点忘了。”林小满在日记中写道,“最好的声音,从来不是最完美的,而是最真实的。”

风波平息后,联合国正式将每年冬至定为“世界倾听日”。首年活动上,七口古井同步鸣响,音波穿越地脉,在空中交织成一首无词之歌。苏鸣站在蒙古戈壁的中继塔顶,手持陆鸣的竹笛,吹响了第一音。

那一刻,全球数百万参与者同时闭眼,静默十秒。

十秒后,他们睁开眼,说出同一句话:“我听见了__________。”

答案五花八门:

“我听见了风吹过妈妈坟头的草。”

“我听见了儿子藏在愤怒下的委屈。”

“我听见了敌人枪管里的颤抖。”

“我听见了自己多年未说出口的‘对不起’。”

而在南岭村小学的教室里,那个曾听见“远方生日祝福”的小女孩,轻声写下:

“我听见了爷爷在星星上拉二胡。”

她不知道,千里之外的养老院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对着录音机哼着同一支曲子。他不知道孙女听得到,但他坚持每天傍晚都拉一遍,因为“她说过最喜欢听这个”。

两股声音,从未连接,却在同一频率上震动。

陆鸣和林小满最终搬回了南岭村。他们在梨树旁盖了一间小屋,屋顶铺满共鸣板,墙壁嵌着七块取自古井的陨铁碎片。屋里没有电视,没有手机信号,只有一台老式录音机,和一排排手写标签的磁带:《春雷》《夏蝉》《秋叶落》《冬雪融》《孩子的梦话》《老人的叹息》《猫叫》《狗喘》《风穿过破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