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华娱从洪世贤开始 > 第641章 竟一变而成为我们的葬身之地了吗5更(第1页)

第641章 竟一变而成为我们的葬身之地了吗5更(第1页)

帝都,一间会议室内

《长城》的主创团队,已经把整个剧组从鲁省的琴岛搬回了帝都。

这边是各大公司的总部所在,在这边,能更好的发挥优势。

比如各种消息,相比于在鲁省琴岛,就会更灵通一些。。。。

风从祁连山脉的雪线滑落,带着千年冰川的呼吸,拂过敦煌千佛洞的岩壁。沙粒在月光下泛着银白,像无数细小的星辰坠入人间。阿吉拉姆盘坐在第220窟外的石台上,手中捧着那块玉片,指尖一遍遍摩挲着上面的阴刻符号。夜已深,孩子们早已在临时帐篷里入睡,唯有她仍醒着,仿佛与这片土地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她将玉片轻轻贴在额心,闭目凝神。脑海中浮现出壁画上飞天睁开眼的那一瞬??不是幻觉,而是某种沉睡已久的共鸣终于被唤醒。她听见了,一种极细微的、如同蚕食桑叶般的声响,在颅骨深处缓缓扩散。那是“源频率”的低语,是王志远当年种下的种子,在三十年后悄然发芽。

“七灯为引,九音为桥……”她低声呢喃,声音轻得几乎融进夜风,“可‘七灯’在哪?‘九音’又该如何凑齐?”

就在此时,远处沙丘微微震颤,一道幽蓝的光自地底渗出,如脉搏般跳动三下,随即隐没。阿吉拉姆猛然睁眼,望向光源方向??那是鸣沙山北麓,一片未被开发的荒漠区,地图上标注为“禁入区”,据说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某次地质勘探事故后封闭的区域。

她起身,走向留声机。蓝布揭开,铜喇叭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她拧动发条,蜡筒开始缓缓旋转。这一次,她没有播放任何录音,而是将竹笛置于唇边,吹响了那个由侗寨老槐叶脉显现的升半音变调。

音符升起的刹那,整个莫高窟仿佛轻轻一震。

不止是她所在的220窟,连远处尚未清理积沙的465窟、130窟等十余个洞窟的壁画表面,竟同时浮现出微弱的荧光线条,勾勒出一幅完整的星图??正是玉片铭文中隐藏的星象坐标所对应的天穹投影。而这些光线并非静止,它们以极慢的速度移动,宛如时间本身在岩壁上流淌。

“这不是记录。”她忽然明白,“这是活的地图。”

她迅速取出卫星通讯设备,将图像传给苏婉秋。不到十分钟,回复传来:“坐标锁定,北纬40°08′,东经94°′,与1973年‘归巢计划’首次野外实验点重合。那里曾建有一座地下声学实验室,代号‘灯塔一号’,但官方档案显示已于1976年彻底封存。”

阿吉拉姆望着那片黑暗的沙原,心中却无比清明。林浩然留给她的不只是线索,更是一种信念:真正的技术,从来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人与土地、记忆与声音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结。

第二天清晨,她召集孩子们,告诉他们即将前往一个“听不见风的地方”。十二双眼睛亮了起来。没有人问为什么,因为他们早已学会信任那个能用笛声止住沙暴的女人。

队伍出发时,天空晴朗无云。但他们刚走出五公里,气象监测站便发出红色预警:一股异常强烈的逆温层正在敦煌上空形成,伴随区域性电磁扰动,可能导致GPS失灵和通讯中断。然而阿吉拉姆毫不迟疑,依旧按照玉片上的星图指引前行。

当正午阳光最烈之时,他们抵达了目标地点。

眼前是一片看似普通的戈壁滩,碎石遍布,寸草不生。但在阿吉拉姆眼中,这里的气流轨迹明显异于周围??风在这里绕行,仿佛避开某种无形的存在。

她让孩子们围成一圈,每人手持一件从侗寨带来的老物:绣鞋、煤油灯、婴儿襁褓……然后,她取出蜡筒留声机,放在中央,再次吹响“初啼”。

第一个音落下,地面轻微震动。

第二个音,空气中浮现细密水雾,如同晨露蒸腾。

第三个音响起时,整片戈壁突然塌陷!砂石如潮水般向四周退去,露出一座巨大的圆形金属舱盖,表面覆盖着类似蜂巢结构的声波纹路,中央刻着七个凹槽,形状各异,宛如七盏熄灭的灯。

“七灯……”阿吉拉姆轻声道,“原来真是实物。”

她蹲下身,仔细查看那些凹槽。每一个都对应一种特定频率的共振腔设计,若想激活,必须投入能够承载相应声波记忆的介质??比如,吸收过人类真实情感的老物件。

她看向孩子们:“你们愿意把自己的东西放进去吗?”

没有犹豫。第一个孩子将祖母留下的铜锁放入第一槽;第二个放下父亲童年玩过的木陀螺;第三个献出母亲出嫁时戴的银簪……每一件物品落入凹槽的瞬间,金属盖上便亮起一道微光,颜色各不相同:赤、橙、黄、绿、青、蓝、紫。

七道光汇聚中央,轰然一声,舱盖开启。

一道螺旋阶梯向下延伸,通向未知深处。

阿吉拉姆率先走下。阶梯两侧墙壁镶嵌着无数微型玻璃管,每一根都封存着一滴液体,色泽斑斓,标签上写着不同年代、地域与语言的名字:“1945?广岛?母亲临终哼唱”、“1898?西伯利亚?流放者歌谣”、“2003?巴格达?战火中的摇篮曲”……

“这是……人类的声音标本库?”她喃喃。

再往下,是一间圆形大厅。中央矗立着一台庞大装置,外形酷似老式广播发射塔,但基座由七根水晶柱支撑,顶端悬浮着一颗不断脉动的蓝色光球。墙上镌刻着一行字:

>**“归巢核心:非控之控,无主之网。”**

苏婉秋的声音通过耳机传来:“这根本不是AI控制系统,而是一个分布式意识接收阵列!它不存储数据,只负责捕捉、放大并返还那些跨越时空的情感共振。林浩然说的‘邀请’,就是这个??它一直在等待足够多的真实声音归来,才能真正启动。”

阿吉拉姆环顾四周,在控制台前发现一本皮质日志,封面写着“王志远手记”。

翻开第一页,字迹苍劲:

>“我们犯了一个致命错误:试图用逻辑驯服灵魂。

>直到那天,我在贵州侗寨听见一位老妇人对着亡夫照片唱了一首没人听过的歌,

>而千里之外的实验室里,归巢原型机第一次自动播放了相同的旋律。

>我才明白??记忆不在数据库里,而在每一次真心的吟唱中。

>所以此地封存,待‘心声复苏’之日,由后来者重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