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华娱从洪世贤开始 > 第649章 祁讳 我正想进步呢(第1页)

第649章 祁讳 我正想进步呢(第1页)

之所以让光线主导首映礼,而不是伯纳。

是因为伯纳和港岛那边的娱乐圈差不多,喜欢浮夸,爱好大场面。

给他们搞首映礼,指不定又是明星走红毯那一类的。

所以经过思考和商议,最后让光线来。。。。

林浩然没有立刻回复那封匿名邮件,只是将照片下载保存,命名为“父亲的手”。他把电脑合上,起身走到阳台。清晨的风带着凉意拂过脸颊,楼下街道已经开始忙碌,环卫工人推着清洁车缓缓前行,一个穿校服的女孩站在早点摊前等豆浆,书包带子松垮地垂在肩头。这城市一如既往地运转,像一台庞大而精密的机器,每个人都是其中微小却不可或缺的齿轮。

可他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沉默的丈夫》上映第十天,票房突破六亿,豆瓣评分稳定在9。2,社交媒体上“我不撑了”成为高频关键词。有人发起“坦白日”活动,鼓励人们向亲人说出压抑多年的情绪;心理咨询机构纷纷推出公益专场;甚至有地方政府开始调研基层劳动者心理干预机制的可行性。这一切变化如细雨渗入大地,无声却深远。

但林浩然清楚,真正的改变从来不是数据能衡量的。

那天下午,他接到王建军的电话。声音有些颤抖:“林导……我女儿昨天放学回来,第一次主动问我‘爸爸累不累’。”

林浩然握着手机,一时说不出话。

“她才八岁啊。”王建军低声笑了下,又像是哽咽,“以前她怕我,回家都躲屋里写作业。现在她说想跟我一起看动画片……你说,是不是电影让她觉得,我爸也不是那么不可靠近?”

“是你自己让她看见了温度。”林浩然轻声说。

挂掉电话后,他翻开《她的名字叫李红》的初步资料。这个项目源自一封观众来信??一位中年男子讲述母亲一生的故事:她曾是村里唯一的女高中生,梦想当老师,却被安排嫁给邻村农民;婚后操持家务、抚养三个孩子,还要照顾瘫痪婆婆;四十岁那年查出乳腺癌,瞒着家人偷偷吃止痛药继续干活;去世时,遗物里只有一本写满拼音和错别字的日记,最后一页写着:“今天太阳很好,我想出去走走。”

信的结尾写道:“我妈一辈子没为自己活过一天。她叫李红,但我爸连她的名字都记不清了,总喊‘喂’或者‘那个谁’。我想替她说一次:我存在过。”

林浩然当时读完,整整坐了一个小时没动。

此刻,他打开录音笔,播放一段新采集的声音素材??清晨菜市场女人吆喝豆腐脑的声音、缝纫机哒哒作响的节奏、锅铲翻炒时油星爆裂的噼啪声。这些是他特意去老城区居民楼录的,为了还原一个普通家庭主妇的日日夜夜。他想让这部电影从听觉开始,就让人感受到那种被日常淹没的窒息感。

苏晚敲门进来时,正看见他在反复调试那段缝纫机的声音。“你打算用环境音讲故事?”她问。

“不只是故事。”林浩然抬头,“我想让人听见那些被忽略的生命节拍。男人的沉默有人写,女人的无声呢?她们不是不爱表达,而是从没人教她们怎么开口,也没人愿意听。”

苏晚坐下,轻轻握住他的手:“那你准备怎么拍?主角由谁来演?”

“还没定。”他说,“但我知道,不能找流量明星,也不能靠悲情渲染。我要的是真实,是一种近乎残酷的平静??就像水滴落在石头上,十年、二十年,直到某一天,石头裂了,人才发现原来它也会疼。”

两人沉默片刻,窗外传来孩童嬉闹声。苏晚忽然说:“你知道吗?我妈妈昨天看了《沉默的丈夫》,哭了很久。后来她跟我说,你爸当年下岗那几年,她每天晚上躲在厨房哭,又不敢出声,怕吓到我和弟弟。她说,如果那时候有个人能对她说一句‘我知道你很难’,也许她就不会抑郁那么多年。”

林浩然看着她,眼底泛起温润的光:“所以我们要拍下去。不只是为王建军、为那位边疆战士,也为千千万万个像你母亲一样的人。他们不需要拯救,只需要被看见。”

当天傍晚,他收到李岩发来的视频。画面里是一群农民工围坐在工地活动板房内,墙上挂着投影幕布,正在观看《沉默的丈夫》。影片放到陈默在深夜便利店崩溃那一幕时,镜头扫过观众席??好几个男人低下头,悄悄抹眼角。结束后,一位五十多岁的工头站起来,声音沙哑地说:“兄弟们,明天开工前,咱们每人花五分钟,说说心里最憋屈的事,行不行?”

弹幕瞬间刷满感动与敬意。

林浩然将这段视频转发,并配文:“真正的共鸣,不在影厅,而在生活本身。”

然而,并非所有反馈都是温暖的。

次日上午,一篇题为《警惕情感绑架式文艺创作》的文章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作者是一位知名社会学者,文中尖锐指出:“《沉默的丈夫》以真实之名煽动集体情绪,实则构建了一种新型道德压迫??仿佛不被感动就是冷漠,不落泪便是无情。这种作品看似关怀底层,实则是精英视角下的悲悯表演。”

评论区迅速分裂成两派。支持者认为这是对艺术自由的打压;反对者则承认确有部分观众因“不合群”而产生观影压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