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的飞机上,翟达闭目养神。
“检测到宿主发现新的套装组件,套装‘八苦’已达到(58),信息已经更新。”
“新组件强化【寻亲契】:现在其不但会使持有者感应到位置,还会出现所想亲人模糊的画。。。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房间,翟达坐在书桌前翻看着手机上的行程安排。昨夜与俞小白的对话还在耳边回响??那棵自称“装备系系统”的怪树,依旧挂在胸口模拟着菱形指示灯,时明时暗,像是某种隐秘信号。
“哥!”唐小葵推门进来,手里拎着刚买回来的小黄鸭保温杯,“你说今天要陪我去文具店的!我都穿好新衣服了。”
翟达抬头看了眼妹妹,小姑娘穿着浅粉色羽绒服,扎着双马尾,脸颊红扑扑的,像颗刚出炉的糖心馒头。他笑了笑:“急什么,等我打个电话。”
他拨通了林秘书的号码,声音沉稳:“林姐,八楼红色主题展的初步方案我已经看过了,西北角展区可以扩大到三分之一面积,但展品来源得尽快落实。另外,舞台设备采购清单发你了,优先考虑可拆卸、易运输的类型。”
电话那头传来轻快回应:“收到,翟总。乌托邦小文娱那边已经对接上,今晚就能出详细报价单。还有,未来城艺术馆方面也同意配合宣传,下周一开始布展预热。”
挂掉电话,翟达起身穿上外套。唐小葵立刻蹦到门口,踮脚帮他整理领口:“哥哥你现在好厉害哦,连妈妈都说你是‘年轻有为的企业家’!”
“少拍马屁。”翟达揉了揉她的脑袋,“走吧,买完文具还得去趟研究院,齐玉姐说冬令营开营仪式提前到了下午。”
街上人声鼎沸,年味尚未散尽。鞭炮碎屑铺在路边,红纸被风吹得打着旋儿。街边摊贩吆喝着糖葫芦和棉花糖,孩子们举着气球追逐嬉笑。翟达牵着唐小葵的手穿过人群,忽然感觉到胸口一阵微弱震动。
【提示:检测到附近存在高共鸣红色文物,距离约37米,方向正东。】
是俞小白的声音,直接在他脑海中响起。
“怎么了?”唐小葵仰头问。
“没事。”翟达不动声色地环顾四周,目光落在街角一家老式杂货铺上。那是一家看起来至少开了三十年的老店,门楣上挂着褪色的“东阳供销社”招牌,玻璃柜里摆满了铁皮青蛙、搪瓷缸子、老式收音机。
他带着唐小葵走了进去。
店内光线昏暗,空气中飘着樟脑和旧纸张的味道。一位白发老太太坐在柜台后织毛衣,见有人进来,只是抬了抬眼皮。
“奶奶,我想买铅笔盒!”唐小葵欢快地跑向角落的文具架。
翟达则缓缓走向靠墙的一排旧物陈列架。他的视线停在一只锈迹斑斑的军用水壶上。壶身刻着模糊编号:**81072**。
【共鸣强度提升至63%,确认为目标物品:抗美援朝前线战士使用过的补给水壶,曾参与长津湖战役后勤运输队。具备初级装备激活潜能。】
“这水壶……能卖吗?”翟达问道。
老太太停下手中的活计,眯眼看过来:“那是我老头子留下的东西,不卖。”
“我出三千。”翟达平静地说。
老太太一愣,随即摇头:“钱再多也不卖。那是他唯一带回来的东西。”
翟达沉默片刻,从包里取出一张名片递过去:“我是未来城艺术馆的合作负责人,正在筹备一场红色文物主题展。如果您愿意,可以让这件文物参展,我们会全程负责保护、运输和展出,并为您丈夫立碑记录事迹。”
老太太盯着名片看了许久,终于叹了口气:“你等等。”
她颤巍巍地起身,从里屋拿出一本泛黄的相册。翻开第一页,是一张黑白合影:年轻的军人站在雪地中,背着这只水壶,笑容灿烂。
“他叫陈志远,1950年入伍,1953年回国,一辈子没提过战场的事。”老太太声音低缓,“直到临走前那年,才把这水壶交给我,说‘要是有人记得,就让他们看看’。”
翟达郑重接过相册,点头:“我们会让它成为展览的核心之一。”
离开杂货铺时,唐小葵抱着新买的独角兽铅笔盒蹦跳着前行。翟达低头看了看胸口??指示灯由红转绿,意味着俞小白已进入“仅自己可见”状态。
“哥,你刚才那个样子,好像电影里的特工!”唐小葵突然回头笑道。
“胡说什么。”翟达轻哼一声,却忍不住嘴角微扬。
抵达研究院时,齐玉早已等候在大厅。她穿着剪裁利落的黑色大衣,肩披一条墨绿色围巾,神情冷峻中带着几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