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重生08:装备系男神 > 第694章 少了谁都不行(第1页)

第694章 少了谁都不行(第1页)

华盛顿,胡佛大厦。

级别相当高的某位官员,正在浏览文件资料。

堪称触目惊心。

在过去的一周里,他们根据早期情报,先后接触了14名在美“π”成员。

因为早期π并不是隐秘风格,即便。。。

李冬冬挂了电话,指尖还搭在手机屏幕上,迟迟没有放下。夕阳的光斜斜地切进车窗,照在她半边脸上,暖得有些发烫。她闭上眼,脑海里浮现出机械未来城那片试验塔楼群??十年前还是一片荒地,如今已成了东阳最亮的一颗星。而今这颗星终于要再扩一圈,像一棵树终于撑破了旧壳,长出新的枝干。

她睁开眼,轻吁一口气,把手机放进包里。司机老陈从后视镜看了她一眼:“李主任,回住处吗?”

“不。”她顿了顿,“去省科技厅。”

老陈一愣,随即点头启动车子。他知道这位新领导有个习惯??每逢大事决断前,总要去科技厅档案室坐一坐。不是查资料,也不是见人,就是坐在角落那张老旧木椅上,翻翻泛黄的项目批文,看看墙上挂着的历年高新技术企业名录。有人说她是怀旧,可老陈知道,那是她在“听风”。

车子驶入紫金山隧道,光线骤暗。李冬冬靠在座椅上,思绪却一路往回跑。

她想起孟涛小时候的模样。那个瘦弱男孩第一次走进县委大院时,手里攥着一份手写的技术构想书,字迹歪歪扭扭,内容却惊人地清晰:用AI算法优化城市交通信号系统。当时她只当是个偏科的天才少年,没成想十年后,他竟真的把梦想种进了现实的土壤。

而唐小……那个在扶贫项目中沉默寡言、整天抱着脑电波采集仪的年轻人,如今已是国内脑机接口领域的破壁者。当年他们在山沟里搭帐篷做实验,夜里冷得睡不着,两人就围着火堆聊理想。唐小说:“我不要做最赚钱的技术,我要做最难被取代的技术。”那时她笑他天真,现在才明白,那不是天真,是清醒。

车子停稳,李冬冬下车,径直走向科技厅后楼。守门的老张看见她,笑着点头:“又来了?您那把椅子我都给您擦好了。”

她笑了笑,走上三楼档案室。推门进去,熟悉的樟脑味扑面而来。角落那张木椅果然干净如洗,像是专为她留着的仪式位。

她坐下,翻开一本《2008-2018年苏南地区产业转型白皮书》,目光落在其中一页:“……东阳县依托研究院资源,初步形成‘低精尖’产业集群雏形,但人才外流率高达43%,核心技术自主化程度不足57%。”

这是她刚任副县长时的数据。如今十二年过去,东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了七倍,专利授权量跻身全省前十,乌托邦集团甚至开始反向输出技术标准。可代价呢?她清楚记得,为了留住第一批博士团队,她亲自跑去教育局协调子女入学,找房管局批人才公寓,甚至说服丈夫让出单位分房名额。那时候她说:“只要人留下,什么都能谈。”

可后来呢?人是留下了,却也形成了“研究院特权圈”。普通企业拿不到政策倾斜,本地青年进不去核心岗位,连公务员招考都悄悄增加了“配偶不得任职研究院”的限制条款。她曾以为这是必要的妥协,直到某天听见一个老教师在家长会上说:“我们拼死拼活供孩子读书,结果还不如研究院职工的侄子?”

那一刻,她站在教室外,手心全是汗。

她合上书,抬头看向墙上的时间轴。2023年那一栏,原本空白的位置被人新贴了一张便签纸:“机械未来城二期??长三角智能装备创新枢纽(试点)”。下面还有一行小字:“牵头单位:乌托邦集团;合作方:唐小团队?神经协同实验室。”

她嘴角微扬。这张便签不该出现在这里??科技厅尚未正式立项,更未上报审批流程。能提前贴出来的,只有一个人:省科技厅厅长周正南。那个曾在她主政东阳时屡次驳回她项目申请的“铁面判官”,如今竟主动为孟涛开绿灯。

看来,风真的变了。

她起身离开档案室,顺手带上了门。走廊尽头,周正南正抱着一摞文件走来,看见她,脚步一顿:“哟,稀客啊。”

“我来蹭个椅子。”李冬冬笑道。

“你那把椅子快成文物了。”周正南摇头,“不过你说巧不巧,我刚签了份文件,就是关于机械未来城二期的预审意见。”

“哦?”她挑眉,“批了?”

“没全批。”他递过文件夹,“同意设立分支实验室,但要求必须建立‘双轨制监管体系’??地方政府与第三方机构联合监督,数据跨境流动需经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另外……”他顿了顿,“必须开放至少30%的科研岗位给非研究院背景人才。”

李冬冬接过文件快速浏览,唇角缓缓扬起:“你们终于想通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