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归义非唐 > 第527章 洪武六年(第7页)

第527章 洪武六年(第7页)

原本两国相处还算不错,可随着大汉聚兵青州,并令人在海上群岛修建仓库与石堡后,大玄锡与渤海国的群臣立马便察觉到了不对劲。

此时是洪武五年六月,是大玄锡继位第八年。

如今的他年近四十,在他心里主要还是想要汉化来推进改革,缓解渤海国内的矛盾,其次便是阻挡西边的契丹崛起。

如果可以,他并不想与大汉开战,但大汉如今的举动却在告诉他,双方必有一战。

这么想着,他目光扫视群臣,群臣中的政堂省宰相见状站了出来,对大玄锡作揖道:

“陛下,臣以为与其胡乱猜测,倒不如直接派遣使者前往洛阳,询问洪武皇帝用意。”

“陛下,臣附议……”

“臣附议……”

群臣尽皆说着河洛官话,虽然有些口音,但并不明显。

面对宰相的这番话,大玄锡不免皱眉道:“派遣使者前往洛阳不该为全部手段,起码要让大汉看到吾国的国力。”

“敕令西京鸭渌府、南京南海府在驻诸卫,飞驰辽东、卑沙、安市等城,防范大汉入寇。”

大玄锡的敕令,虽然有激化矛盾的可能,但渤海国并不畏惧大汉。

这份自信,主要来源于昔年渤海国挫败大唐入寇,以及陆路被契丹封锁所致。

在他们看来,大汉虽然推翻了大唐,可充其量也不过比大唐强上一些,根本无法渡海登陆辽东。

至于陆路,大汉需要先击败奚人和契丹,才能走陆路绕过辽泽来进攻渤海。

不管怎么看,这两条路都不可能。

“陛下,臣此前听闻李居正将军奏表,言汉军常以大船巡辽东沿海,大船遮天蔽日,所以臣以为大汉定是生出了收复辽东之心。”

忽的,百官中走出名官员作揖行礼,为人凤仪貌美,令人过目不忘。

大玄锡想了想,很快便想到了他的身份,不由询问道:“裴少监所言属实,然亦有李居正夸张之说。”

“陛下,臣以为若非亲眼所见,便不可断言为虚。”

裴颋恭敬回答,随后对大玄锡继续说道:

“以臣之见,大汉的皇帝必然是要出兵收复辽东,故此朝廷出使之事,理应以刺探情报为主。”

“倘若确定大汉欲意收复辽东,陛下恐需决断是否因辽东而与大汉开战。”

大玄锡皱眉,其它官员也纷纷开口道:“大汉若是要入寇辽东,自然需要与之交战!”

“昔开元时,大唐亦向吾国服软,此大汉刚刚结束战事不久,如何敢与吾国争斗?”

“若是大汉真有入寇辽东之心,必要与之死战!”

面对群臣义愤填膺的说辞,大玄锡并未立即表态,但他也知道自己不可能什么也不做的让出辽东。

辽东尚有二十余万君民,数十万亩耕地,这些都是朝廷的赋税。

如果将其舍弃,必然会使国内本就动荡的局势变得更为动荡,所以他必不可能后退。

“诸卿所言甚是,不知何人愿意出使大汉……”

大玄锡开口询问,原本还义愤填膺的群臣,此刻却突然哑火了。

虽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但历史上被斩的来使太多了,谁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

“陛下,臣愿前往!”

裴颋毛遂自荐,大玄锡见状颔首,本希望还有他人站出,却见群臣纷纷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心。

见到他们如此,大玄锡有些气恼,最终只能看向裴颋:

“既是如此,便以裴卿为使,望卿能刺探出大汉虚实,使吾国早做准备。”

“臣领旨……”

在大玄锡的首肯下,裴颋如愿以偿的成为了出使大汉的使臣,而其余官员则纷纷松了口气。

由于群臣表现不佳,大玄锡在定下此事后便宣布散朝,而裴颋也在大玄锡的准许下,挑选了上百人作为使团,不日出使大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