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契丹与奚部和大礼都被讨平,那大汉四周将再也没有能威胁到大汉的势力。
李克用、李思恭不过跳梁小丑,渤海、新罗更是冢中枯骨。
在外部没有威胁的情况下,恐怕自己这位老师便要将刀刃对内了。
“双手持刀,一刀对外,一刀对内……”
李阳春脑海中浮现出昔年在临州时,自己这位老师所说的话,原本平静的情绪不免有些焦虑。
在他焦虑之余,自岭南北上的快马也在紧赶慢赶中闯入了洪武九年的新春,并在三月中旬抵达了洛阳。
对于李阳春在岭南的成绩,这自然是值得侧目的,便是连内阁中都有不少讨论。
“近年来,也只有黔中和河南、淮南能与越国公相比了吧?”
“却是不能如此比较,岭南之地多树林瘴气,越国公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开垦了八百多万亩荒地,岭南百姓也从洪武二年的二百四十万增长至如今三百万,这些都是越国公的功绩。”
“物尽其用,越国公倒不愧是天子门生。”
“第一批临州大学学子中,也只有同谷郡公(高述)等寥寥数人能与之相比了。”
“确实……”
偏殿内,敬翔等七名内阁大学士将李阳春的奏表传递查阅,纷纷发出了感叹。
在他们感叹之余,偏殿外也响起了刘继隆的声音:“有挈彪的奏表?”
七人闻声,当即先后起身走出偏殿,来到正殿并将奏表递给了西门君遂,由西门君遂转递给了刘继隆。
刘继隆接过奏表翻看,爱不释手的笑道:“如此功绩,倒不负他的威名。”
在他这么说的同时,张瑛也站出来作揖道:“恭贺陛下,若是以此复垦速度,今岁冬至前,天下田亩应能突破三百万顷。”
“嗯……”刘继隆不咸不淡的应了声,对于耕地突破三亿亩他并不惊讶。
隋唐两代开荒得到的耕地在六七亿亩,如今虽然已经抛荒,但抛荒的耕地只会长出野草和树木,而不会长出石头。
野草树木生长出来后确实难以清除,但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就中原那点树木还不够百姓劈柴烧。
人口越多,耕地便越多,大汉人口既然早已突破四千万,耕地突破三亿也实属正常。
思绪此处,刘继隆想到了北边的契丹和奚部,不免缓缓起身,将目光投向了自己身后的舆图。
敬翔等人见他如此,目光也随着他背影看向了舆图。
由于这份舆图是刘继隆令人绘制,因此它囊括了亚洲、欧洲和大半个非洲。
这些都是有史可查的地域,制出来倒也不算惊世骇俗,只是令人不由感叹精美罢了。
在这舆图上,大汉虽然足够庞大,可东北方向始终有些瘦小。
契丹与奚部所占据的燕山及辽河地域,仿佛就是压在大汉脖子上的屠刀,随时能落下切断河北与辽东的联系。
“今岁河东、河北应是丰年,调两道各州常平仓粮往妫州、檀州、营州而去,三州军仓尽皆蓄满粮秣,以便大军随时北征讨伐。”
“另催促河南、淮南两道海运军粮二十万石北上辽东开州,以便开州入冬后击契丹于辽水之南。”
刘继隆这些话,倒是有有寇可往,汉亦可往的意味。
过往冬季,尽皆是契丹与奚部南下入寇,而今刘继隆却要辽东随时准备在冬季出兵,渡过辽泽去攻打契丹。
出兵因地制宜,河北面对燕山的山高林密,理应在春季或秋季动兵,而辽东想要攻打契丹侧翼,只能在入冬后辽泽结冰,走辽河进攻契丹侧翼。
他的安排,基本决定了大汉将在春季动兵,准备耗费整整一年时间和契丹交锋。
“各军的御寒之物,五军都督府及兵部准备的如何了?”
刘继隆转身询问,负责军事的谢瞳连忙作揖:
“去岁关西产出四百万斤纯棉,衙门征得八十万斤,另采买一百二十万斤,用钱十二万五千余贯。”
“关内、河东、河北等处十五万新旧兵卒均有棉袄两套,棉被两床、棉鞋两双。”
“去岁所收棉花,也正在赶制为棉袄棉被,七月便可制成并运抵辽东,各发两套。”
经过十六年的推广,棉花在关西大地上已经产量颇丰,但由于其保暖良好,许多商贾都前往关西采买,以至于价格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