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宣慰司和官场的话,终究控制力太薄弱,更何况这个时代的南洋没有多少汉人,还是得驻军才行。
“此事暂且搁置,先将极东之地作物带回,收复契丹、奚部及云南等旧地再议。”
刘继隆给出回复,耿明听后躬身作揖表示应下,随后便与刘继隆寒暄几句后离开了贞观殿。
随着他们离去,刘继隆则是将目光投向了西门君遂:“太子准备什么时候回京?”
“回陛下,太子准备任期结束后再返回洛阳,应该是来年七月返回并抵达洛阳。”
西门君遂禀告过后,刘继隆点了点头,不知为什么突然想到了高骈,因此忍不住询问道:“渤海郡王这些日子都在做什么?”
“听闻渤海郡王近些年来求仙问道,与许多方士为伴。”
西门君遂将高骈近来的举动说出,刘继隆听后无语,心道老天给了高骈一个好身体,不想他年老过后却是个魔怔人。
这厮要是少吃点丹药,估计都能再活十几二十几年。
想到这里,刘继隆对他吩咐道:“告诉渤海郡王,求仙问道不过是虚妄,让他遣散那些方士,好好修身养性吧。”
“是……”西门君遂颔首应下,刘继隆则是又补充道:
“若是他不相信,便让他捉些鸡鸭喂食那些丹药,只需要几天便能知晓那些丹药是否有用了。”
“奴婢这就吩咐下去……”
西门君遂恭恭敬敬的应下,但又不免说道:“古往今来,许多帝王将相都追求长生,为此求仙问道,唯有汉高祖与陛下能如此豁达。”
刘继隆听后轻笑,拿起桌上奏表道:“汉高祖自然豁达,而某不过是知晓求仙问道皆为虚妄,所谓丹药皆剧毒,方而如此看开罢了。”
话音落下,他低头继续处理起了奏表,西门君遂则是走出贞观殿,吩咐人前往渤海郡王府而去。
半个多时辰后,当渤海郡王府内的传谕宦官话音落下,站在他面前的高骈则是面色不改,但心底却感受到了些许不舒服。
他自认为自己已经在家中老老实实,可陛下却还要派宦官来断绝自己求取长生之路,难道是为了报昔年之仇吗?
高骈深吸口气,憋屈着作揖道:“臣高骈,谨遵圣谕……”
见他应下,传圣谕的宦官补充道:
“陛下还说了,若是渤海郡王不相信,可令将丹药喂食鸡鸭,只需要几日时间便能知道这些丹药剧毒。”
补充过后,宦官看向身后的几名兵卒:“将王府内的方士尽数驱逐出京!”
“是!!”
十余名兵卒开始动手,不多时便在嘈杂声中将高骈重金请来的十余名方士用棍棒赶出了渤海王府,并派人将他们押送离境。
做完这些后,宦官便对高骈行礼离去,高骈则是独自生气走回正堂。
王府内的家丞连忙跟上他脚步,紧接着作揖道:“高王,宫内的人将方士带走了,但丹药却留了下来。”
“留下了?”高骈略微感到诧异,但很快想到了刘继隆让人带给自己的话。
这些丹药可都是价值数十上百贯药物炼出来的丹药,寻常人自然不可能让鸡鸭去试药,正常都是让人去试药的。
正因如此,试药的人只要没事,这些丹药就能被放心食用。
但刘继隆令人交代的这些话,不免让高骈有些多想。
思绪片刻,他忍痛道:“令人取出三十枚丹药,选出一只家禽,每日三顿以丹药予它服用,且看看是否如陛下所说那般是剧毒。”
“这……”家丞闻言不免感到肉疼,他可是知道这些丹药价格的。
“盯紧仆人,若是有人敢私自偷藏偷服用丹药,立马送官论罪!”
提起惩处家仆的事情,高骈又不免感到了不舒服。
前唐时打死家中奴婢,顶多就是罚钱,而今却连亲自动手教训都不行,还得送往衙门去教训,着实憋屈。
想到此处,高骈冷哼着取出话本,安静研读了起来。
自刘继隆写出《西游》、《三国》等话本以来,话本便渐渐风靡,继而诞生了许许多多书写话本的文人。
在这其中,许多前唐文人不愿出仕大汉,便多书写话本来提高名望,赚取钱粮。
这种情况,又从大汉发行报纸以来扩大影响,不少文人都摘抄自己话本中的内容发到报纸上,以此吸引富户采买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