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归义非唐 > 第537章 义武奋扬(第8页)

第537章 义武奋扬(第8页)

要知道后来朱棣五次北征,其中规模最大的第一次,消耗粮食也不过近百万石。

可以说大宁都司一年的消耗,足够朱棣北征两次了。

当然,明初的蒙古人和明军装备差距不算太大,诸如鞑靼、瓦剌、兀良哈等部落动辄拉出数万披甲骑兵,这不是如今的胡虏能比的。

此役汉军动兵九万就差点把契丹和奚部亡族灭种,因此大汉也不需要在大宁布置太多军队。

在刘继隆看来,两个军团三万军队就完全足够对付北边的契丹和室韦了。

按照这次粮草转运的数量来看,维持三万人的军队在辽河两岸驻防,每年消耗的粮食大概在二十万石,算上从河北起运粮食五六成的损耗,每年起运五十万石粮食就足够。

至于开发大宁,这完全可以由南向北的缓慢开发,这么做对后勤压力也小些。

想到此处,刘继隆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而李商隐他们听后则是不断点头。

每年五十万石的军粮消耗,外加上几千上万移民不断向北迁徙的消耗,这点消耗朝廷还是能承受得起的。

“臣领旨……”

李商隐带头开口,刘继隆也颔首看向了内阁的敬翔、张瑛等人。

“此役到此为止,从河北攻打平地松林还是过于遥远了,等大宁什么时候能提供粮草与民夫,再从大宁向平地松林攻打也不迟。”

“大宁三司的事情,由内阁与南衙商量处置。”

“大宁境内,契丹与奚部开垦的耕地少说有三四十万亩,若是有百姓愿意北上耕种,每口发田十亩,每户发耕牛一头或挽马一匹,免除三年赋税。”

“臣领旨……”

三四十万亩燕山河谷的耕地虽然少,但也总比没有要好。

起码能提供少量军粮,不用从河北南部调派,省去了沿途许多损耗。

“陛下,北鄙战事方戢,而臣闻南疆诸道复将兴师,其毋乃劳?”

萧溝躬身询问刘继隆,毕竟还未结束的松漠战事可是调集了三十万民夫来为那九万兵马供应钱粮物资,如今南边若是再起战端,确实有些过于频繁和消耗民力了。

面对他这番见解,刘继隆则是缓缓起身,在金台上来回渡步,声音在贞观殿内不断回荡:

“南蛮自咸通元年入寇至今,三十四犯西南诸道,罹兵燹之民岂止百万。”

“朕闻祐世隆昔年掠西川、黔中、安南汉民三十余万为奴,自今二十余年未有朝臣提及。”

“朕少时亦尝为吐蕃之奴,深知为奴之苦。”

“昔年朝廷疲弱,不能庇民,百姓犹可谅之。”

“今朝廷强盛而弃民不顾,此何理耶?”

他的这番话,令萧溝及三省六部许多准备劝谏的官员纷纷低下头。

若非刘继隆提及,他们根本想不起来,大礼在西南掳掠了三十多万百姓。

自那些百姓被掳掠开始算起,过去二十余年时间里都未曾有人提及他们被掳掠过后的下场,他们仿佛被遗忘了般,自诩为汉人,却为奴于南蛮。

刘继隆用余光看着他们低下头,随即深吸口气站在了金台中心,背后则是那幅广袤的舆图。

“朕此战非惟救被掳之民,更欲尽拔南蛮于汉土西南,以昭告四夷。”

“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