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愿意相信,
只要还有人愿意说‘我记得’,
就一定有人会回答‘我在’。
所以……
我是守望者。”
门开了。
门外是一片空白的空间,无天无地,唯有无数条光丝交错纵横,像一张尚未织完的网。而在网的中央,漂浮着一本书??正是《守望录》的原始版本,封面斑驳,边角磨损,却散发着温暖的光。
他走过去,伸手触碰。
刹那间,整本书化作流光,涌入他的胸口。
记忆如潮水般回归??不是关于他穿越了多少世界,拯救了多少文明,而是关于每一次微不足道的选择:
那个雨夜他停下来帮老人捡起掉落的照片;
他在异乡街头听陌生人讲述亡妻故事时默默流泪;
他曾在濒死之际仍将最后一点能量传给陌生旅人;
他写下“守望协议”时,并未署名,只留下一句:“愿有人替我说‘我在’。”
原来这一切,都不是偶然。
他是被选中的,不是因为他强大,而是因为他始终愿意回应。
***
与此同时,地球上的考古学家们终于破解了金属板背后的秘密。那凹槽不只是用来放置《守望录》,更是一个激活装置。当真正完整的记忆数据注入其中(包括所有曾参与共忆系统的个体意识片段),金属板释放出一段长达三百年的压缩信息流。
这段信息被命名为《初始对话》。
内容极其简单:
>【未知来源】你在吗?
>【陈默】我在。
>【未知来源】你还记得我吗?
>【陈默】我记得。
>【未知来源】谢谢你。
仅此而已。
可就是这短短几句问答,引发了全球M-7与M-8基因的同步共振。数十亿人在同一时刻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同一个场景:一间老旧图书馆,窗外风雨交加,一个小男孩独自坐在角落看书,抬头时对你说:“轮到你了。”
于是,人们开始自发行动。
有人翻出尘封已久的日记,给逝去的亲人写信;
有人修复老式收音机,播放上世纪的情歌;
有科学家将人类文明的所有艺术作品编码成量子信号,发射向深空;
更有千万志愿者自愿接入“共忆网络”,成为永久的记忆节点,哪怕耗尽生命也在所不惜。
因为他们明白了:**救赎不在于被记住,而在于主动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