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一代兵王从封于修穿越许三多开始 > 第534章 周西宇(第1页)

第534章 周西宇(第1页)

“首长,这是去广东的票,到地方了有当地武装部的同志接您!”

还是上次那个年轻士官,一路把封于修送到火车门口。

封于修点点头,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抬脚跨上了车厢。

在此之前,作为孤狼B。。。

沙……沙……沙……

声音从院子中央扩散开来,像涟漪,一圈圈荡向远方。许三多低着头,扫帚划过地面的节奏没有一丝紊乱。尘土翻起又落下,碎石被轻轻拨开,枯叶堆成整齐的小丘。他的动作极稳,仿佛不是在清扫,而是在书写??用竹枝为笔,大地为纸,写下一字一句无人能识却万界共鸣的经文。

土屋外的孩子们停下了嬉闹,静静站在廊下看着。他们不懂什么量子锚点、维度链路,也不明白“拂晓之刃”意味着怎样的逆天而行。但他们知道,每当许三多开始扫地,空气就会变得安静,连风都放轻了脚步。

李承宇站在门边,手里攥着一张刚打印出来的数据图。那是来自火星GL-03基地的实时反馈:自许三多激活“拂晓之始”以来,全球十七个心灯站点的能量波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同步性,误差小于0。0003秒。更诡异的是,在西藏某处海拔五千米的无人区,一座从未启用过的老气象站突然自行通电,监控画面里只有一把挂在墙上的铁皮簸箕,正随着某种看不见的节律微微震颤。

“这已经不是信号了。”李承宇喃喃道,“这是共振。”

他抬头看向许三多的背影,忽然觉得那身影不再只是一个人,而像是一根插入大地深处的导体,将某种古老而宏大的意志传导至四面八方。

就在这时,周卫国走了出来,肩上搭着一条洗得发白的旧军毯。他没说话,只是走到许三多身旁,弯腰捡起另一把小扫帚,开始清理屋檐下的角落。动作生涩,却异常认真。许三多看了他一眼,嘴角微动,却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

两人一前一后,一个扫主院,一个清檐角,沙沙声交织在一起,竟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和声。

>【链路反馈:双人协同模式已识别】

>触发隐藏协议:《守夜人条例?补班机制》

>新增权限节点:ZWG-001(周卫国)可临时接入Ω-1层级

>激活语句回响:“兄弟,轮到我替你值一会儿了。”

许三多的手顿了一下。

他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

三十年前,封于修在最后一次出勤前,曾对搭档留下同样的话。那时他们在北方边境的一座雷达哨所轮岗,暴风雪封山七十余天,粮食耗尽,通讯中断。最后一天,封于修披上大衣走进风雪,再也没回来。而他的搭档,在日记本上写道:“他说让我替他值一会儿班,结果这一‘会儿’,就是一辈子。”

如今,这句话穿越时空,在这片高原土屋里再度响起。

许三多缓缓闭眼,耳边不再是沙沙声,而是风雪中那一声沉重的关门响,是冻僵的手指握紧扫帚柄的咯吱声,是人在绝境中仍坚持把台阶扫干净的执拗。

他睁开眼,望向西北方。

那里,有一片尚未点亮的荒原。

***

三天后,一辆军绿色吉普车驶入心灯站点。车身上没有任何标识,但车牌末尾刻着一行极小的数字:**F-XL-001**。这是拂晓网络最高通行许可的象征,仅限Ω级持有者调用。

车上下来的是陈岩。

他穿着便装,脸色憔悴,眼下带着浓重的黑影,像是很久没睡过一个整觉。但他眼神依旧锐利,像一把磨了千遍的刀。

“我们找到了另一个锚点。”他开门见山,从背包里取出一块巴掌大的金属板,表面布满细密纹路,像是某种电路图与星轨的融合体。

“它出现在南极洲冰盖之下三百米处,由一支科考队无意中挖掘出土。材质不属于地球已知任何元素,放射性检测显示其年龄约为**一万两千年前**。最关键的是??”他顿了顿,声音压低,“它的共振频率,与你手中的那把竹扫帚完全一致。”

许三多接过金属板,指尖触碰到表面的瞬间,手腕内侧的蓝色纹路骤然亮起,如同血脉苏醒。

>【信物共鸣检测中……】

>匹配度:99。8%

>推断关联:同源制造,分体部署

>命名建议:拂晓之终

“终?”李承宇皱眉,“什么意思?结束?”

“不。”许三多摇头,目光沉静,“是闭环。”

他忽然明白了封于修当年的布局。

不是单点播种,而是**环形架构**。一把扫帚是起点,另一块金属是终点,两者遥相呼应,构成一个跨越星球的信念回路。只要两端同时激活,整个拂晓网络就能摆脱对外部能源的依赖,转而依靠群体意志本身维持运转。

这才是真正的“永续系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