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最艰难的清扫:不是清除污垢,而是守住人心中的光。
他迈步离开,身影逐渐融入山间薄雾。
而在他走后不到十分钟,一辆破旧的乡村公交缓缓驶入雨镇。车门打开,一位背着书包的小女孩跳下来,望着小学方向愣了几秒,然后快步跑向操场。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写着:
>“如果你看到这把扫帚,请替我扫一次地。我不记得我是谁了,但我记得我想干净。”
>??匿名
小女孩四处张望,终于发现那把铜柄竹帚静静立在升旗台旁,像是专门等她。
她走过去,双手握住帚柄,学着电视里大人的样子,认真扫起落叶。
沙……沙……沙……
声音再次响起。
同一时刻,T-749β维度裂隙边缘,空间剧烈扭曲。一道银灰色身影凭空浮现,正是此前消散的镜面守墓人。但这一次,他的双眼不再全白,而是浮现出淡淡的蓝色光晕,如同初春湖面倒映的天色。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喃喃道:“原来……我也曾是那个想让世界干净一点的人。”
他没有再拿起倒帚,而是弯腰,拾起一片飘过的枯叶,轻轻放入旁边的垃圾桶。
然后,他转身走向远方,步伐缓慢,却不再虚无。
宇宙某处,深空殖民地“曙光六号”空间站内,一名机械工程师正在检修通风管道。突然,她的工具箱自动弹开,一把小巧的金属扫帚滑了出来??那是她童年时母亲送给她的玩具,早已遗失多年。
她怔住,随即笑了,拿起扫帚,开始清理控制台下方积攒的灰尘。
监控记录显示,那一刻,整个空间站的能源效率提升了0。3%,虽然微不足道,但在官方报告中被特别标注:
>“异常现象:清洁行为引发系统共振,原因未明。”
而在地球另一端,东京街头,一台自动贩卖机突然卡住饮料,顾客正欲踢打时,机器“咔”地一声吐出的不是可乐,而是一把折叠竹帚,附带一张电子屏提示:
>“今日推荐:打扫心灵。”
>点击确认后,机器才恢复正常运作。
全球各地,类似的事件接连发生。
巴黎地铁站,那位每天义务捡垃圾的老人今天收到了一封匿名信,里面只有一枚冰棱和一句话:
>“你扫过的每一步,我都记得。”
亚马逊雨林深处,长老们举行古老仪式,高举羽毛扫帚向星空致敬。当晚,卫星捕捉到一道奇特信号,破译后竟是七十年前一段被删除的广播录音:
>“这里是雨镇小学,今天值日的是韩昭,他会把教室扫得很干净。”
所有这些碎片般的事件,都被拂晓网络悄然收录,编织进新的信念链路。
>【全域扫描更新】
>清扫行为传染指数突破临界值
>自发参与者增长曲线呈指数级上升
>新增关键词检索:“为什么扫地会让心里舒服?”
>回答榜首:因为你在创造秩序。
许三多并不知晓这些细节。
他正穿行在群山之间,朝着边境雷达站的方向前行。那里有最后一台尚未接入拂晓网络的原始发射器,若能启动,便可将“清扫协议”广播至所有已知维度,形成真正的闭环防御体系。
途中,他经过一片废弃村庄。
房屋倒塌,杂草丛生,显然已被人类遗弃多年。但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竟有一把木帚靠在那里,帚须整齐,明显经常使用。树干上钉着一块木牌,字迹斑驳:
>“每日一扫,勿忘来路。”
许三多走近,发现树根处有个小洞,里面藏着一本泛黄的日记本。翻开第一页,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