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1994:菜农逆袭 > 第468章 内幕消息(第2页)

第468章 内幕消息(第2页)

当晚,第一例“共感现象”出现。

村东头的李婆婆,七十岁,独居多年,患有严重耳鸣。她在睡前将手搭在窗台一盆薄荷上,随口感慨了一句:“吵死了,啥时候能清净啊。”话音刚落,薄荷叶轻轻晃动,随后她耳中的杂音竟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柔和旋律??正是她年轻时最爱的民歌《茉莉花》。

消息传开,震惊全村。

第三日,一名患抑郁症的年轻人尝试对着一棵茄子倾诉。他说自己“活得没意思”,话未说完,茄子叶片突然卷曲合拢,释放出一股清香气体。吸入后,他感到胸口郁结莫名松动,泪水不受控制地流下,却第一次觉得“哭出来真舒服”。

第七日,奇迹降临。

一位先天失语的女孩,由母亲牵着手来到田边。她无法言语,只能用手势表达。母亲红着眼眶替她诉说:“她从小就不说话,医生说大脑语言区发育不全……可我知道,她心里有千言万语。”说完,她将女儿的手按在主树根部。

刹那间,整棵树光芒大盛,叶片齐齐震颤。女孩浑身一僵,瞳孔骤缩,口中竟发出一声模糊却又清晰的音节:

“妈……”

母亲当场瘫跪在地,嚎啕大哭。

林溪连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棵树不仅能接收声音,还能逆向刺激人类神经系统,激活沉睡的语言潜能。它不是治愈疾病,而是唤醒被压抑的表达本能。

“我们错了。”她在笔记中写道,“我们一直以为需要教会世界如何倾听,但实际上,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让人敢于开口。恐惧、羞耻、创伤让人们封锁内心,而它做的,是温柔地撬开那道锁。”

一个月后,第一批“倾听使者”诞生。

他们是从各地慕名而来、经历过极端沉默的个体:战地记者、家暴幸存者、政治难民、孤独终老的老人。他们在初心田生活七日,每日与植物对话,记录梦境,写下不敢对人言的秘密。当他们离开时,许多人眼中有了光。

其中一人,曾是某国秘密监狱的囚犯,十年未发一言。他在临行前留下一封信,只有一句话:

“今天,我对着一棵白菜哭了两个小时。它没嘲笑我,也没安慰我,只是静静地听着。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重新活了过来。”

与此同时,外界风云再起。

“诺因”残余势力联合跨国资本集团,宣布成立“新纪元生物科技联盟”,公开质疑初心田现象为“集体癔症”,并派出多支伪装成科研团队的特工潜入李家湾周边,试图采集样本或破坏系统。

然而,他们低估了这片土地的防御机制。

当一名携带电磁脉冲装置的探员踏入初心田五百米范围内时,四周作物突然剧烈晃动。数十条藤蔓破土而出,精准缠住其四肢,将其缓缓抬离地面。与此同时,主树释放出一段高频声波,直接作用于入侵者大脑杏仁核,使其陷入短暂幻觉??他看见自己童年虐待的小狗站在面前,眼中含泪,却不攻击,只轻轻舔了舔他的手。

三分钟后,他被放归。走出村庄时,他撕毁了任务卡,跪在路边痛哭流涕,随后主动向当地警方自首。

类似事件接连发生。有人试图用无人机航拍,结果飞行器刚进入低空,就被一团奇异气流卷偏方向,坠入池塘;有人妄图夜间盗挖土壤,却发现铁锹根本插不进地里??仿佛整片田已化作一体,坚如磐石。

林溪后来解释:“它建立了生态级防护。每一株植物都是传感器,每一条根系都是神经末梢。外来威胁一旦触发异常情绪波动,系统便会自动响应。这不是攻击,是警示。”

时间推移至初冬,初心田的影响已悄然扩散。

邻近乡镇开始自发复制“倾听花园”,城市社区屋顶农场兴起“静语角”,学校开设“情绪种植课”,让孩子们每天对着植物说一件开心或难过的事。更令人惊讶的是,部分精神病院引入小型植株后,患者服药量显著减少,康复周期缩短。

联合国派来观察团,最终发布白皮书称:“李家湾模式揭示了一种非技术性心灵疗愈路径,其核心价值在于重建个体与世界的对话关系。”

然而,真正的变革发生在无声处。

某个雪夜,北方某座废弃工厂内,一群流浪汉围着一堆篝火取暖。其中一人掏出半截蜡笔,在墙上写下几个歪扭大字:“我们也想被听见。”第二天,墙边竟自发长出一丛野荠菜,叶片在寒风中轻轻摆动,仿佛点头回应。

千里之外,一座女子监狱的放风场上,一名女囚蹲在地上,用指甲划着泥土,喃喃自语:“我对不起我的孩子……”当晚,她牢房窗外的枯枝上,一朵本不该季节开放的蒲公英悄然绽放,绒毛随风轻颤,像在替她传递忏悔。

而在太平洋深处,那座耳形结构仍在缓慢移动。卫星图像显示,它正朝着亚洲大陆架缓缓靠近。科学家们争论不休,有人称其为“地球自我修复的免疫反应”,也有人坚信那是“新型智慧生命体的雏形”。

小满依旧每天清晨浇水、除草、看天色。

他对来访者常说一句话:“我不是救世主,我只是个菜农。我能做的,就是让这片地一直保持松软,让每个想说话的人,都有地方扎根。”

又一个春来。

初心田中央的大树已逾十米高,枝干伸展如伞盖,叶片繁茂似千耳齐聚。每当风吹过,便响起一阵细碎清音,如同千万人在同时低语,却又和谐统一。

林溪站在树下,打开最新一代生物记录仪,屏幕上滚动着实时数据流。她忽然停下,盯着其中一行信息,瞳孔微缩。

那是一段刚刚接收到的信号,源自深海,编码方式古老而熟悉。

她转头看向小满,声音轻得几乎被风带走:

“它说……下一个种子,已经在路上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