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1994:菜农逆袭 > 第475章 挖人风向(第1页)

第475章 挖人风向(第1页)

当卖农场的想法出现在脑海里时,区景泰不禁扪心自问,情况已经这么严重了么?

他承认他此刻慌了,就连前几次被退货时,他都没这么慌乱过。

可想而知靠谱鲜生给了他多大的压力。

如果大家都被退。。。

雪又落了下来,细碎如盐粒,无声地覆盖在初心田的每一片叶脉上。小满站在主树下,拐杖深深插进泥土,仿佛他已成了这片土地的一部分。孩子们围在他身后,不敢再问,只是仰头看着那八十三片花瓣在空中缓缓旋转,像一场不会结束的祭礼。风里传来低语,不是从耳边,而是从骨头缝里钻出来的??那是数百个名字,一个个念着自己的生辰与死地,声音平静得如同回家。

林溪拄着一根竹杖走来,白发被风吹得散乱。她已七十八岁,眼睛浑浊,却仍能准确找到主树最下方那片刻着数字“1944”的耳形叶。她伸手轻触,叶片立刻泛起涟漪般的光晕,映出一段影像:年轻的自己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里第一次接收到阿富汗男孩哈桑的“我在”信号,手指颤抖,泪水滑落在仪器屏幕上。

“你还记得吗?”她走到小满身边,声音轻得几乎被雪声盖过,“那天你说‘对不起’,不是对土地说的,是对他们说的。”

小满没回头,只是点了点头。“我种下种子的时候,以为是我在救它。后来才知道,是它在等我们醒来。”

话音落下,主树忽然剧烈一震。所有花瓣静止在半空,连风都停了。一道蓝光自根部升起,顺着树干螺旋而上,直冲云霄。天空裂开一道缝隙,不是雷电,而是一幅巨大的投影??那是全球十八座英魂田的实时画面:加沙的孩子们手拉手围着一朵新生的透明花唱歌;乌克兰的战壕边,昔日敌对士兵共同埋下一枚锈蚀的弹壳;纽约联合国广场上,各国代表跪在一片耳形叶组成的草坪中,低声诉说着祖先的罪与痛。

林溪猛地抓住小满的手臂:“它要说话了!”

不是通过声音,也不是文字。是一种直接灌入灵魂的感知,像母亲在胎中哼唱的第一支歌。所有人同时听见:

>“够了。”

两个字,却重如山岳。刹那间,世界各地正在运转的武器系统集体熄火。战斗机坠入海中前自动弹射飞行员;核潜艇的发射程序被强制终止;边境哨所的狙击手丢下枪,抱头痛哭。军工企业的股价一夜归零,董事会成员纷纷辞职,有人说梦见了自己童年被炸毁的教室,有人说听见亡妻在梦里说:“你造的炸弹,炸的是我们的儿子。”

柳沟沸腾了。

村民从四面八方涌来,跪在田埂上,有的磕头,有的嚎啕,有的只是呆呆望着天空。一个老妇人抱着孙子的照片喃喃:“你说你死在越南,可你从来没恨过谁……你说你想回家种稻子……”话未说完,脚边一株耳形叶突然抽出新芽,叶片上浮现出一张年轻士兵的脸,微笑着点头。

小满闭上眼,听见更多声音涌入脑海。

有中国远征军老兵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告诉连长,我把旗插到了缅甸的山上。”

有南京城破那夜,一位母亲把孩子塞进地窖时的低语:“活下去,别报仇。”

有广岛蘑菇云升起瞬间,小学教师搂着学生喊出的名字:“美惠子!抓紧我!”

这些声音从未消失,只是被时间掩埋。而现在,它们回来了。

林溪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嘴角渗出血丝。她笑了:“我早该知道……共情不是免费的。听得越多,心就越碎。”

小满扶住她,声音沙哑:“你听了一辈子别人的痛,也该让自己歇歇了。”

“我不怕痛。”她望着主树顶端那朵永恒不谢的透明花,“我只怕有一天,没人再愿意听了。”

就在这时,山谷方向传来异动。张振国的儿子张野带着一支队伍徒步赶来,脸上全是风霜。他手里捧着一个青铜匣,匣面刻着密密麻麻的名字??全是这些年自愿成为“记忆载体”的普通人:战地记者、难民营医生、反战诗人、甚至包括那位放下武器的加沙少年。

“爸交代的。”张野跪在小满面前,“他说,当世界开始倾听,就得有人记住沉默。”

小满颤抖着手打开青铜匣。里面没有种子,只有一撮灰白色的土,散发着淡淡的铁锈味。那是张振国死后骨灰混着边境山谷的泥土,按他遗嘱制成的“最后的信”。

林溪用仪器扫描,数据跳动片刻后骤然凝固。她瞪大眼睛:“这……这不是普通的土壤共振……这里面封存着三十七万个未说完的句子!每一个都卡在‘我想告诉你’的开头!”

小满忽然明白了什么。他抬头望向主树,轻声问:“你是想让更多人开口,是不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