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风吟没有立刻上前,而是蹲下身,从箱子里取出一张橙色彩纸,当着所有人的面,慢慢折起一只纸船。风吹动他的衣角,纸船在掌心成型,他轻轻放在地上,推向少年的方向。
一秒,两秒……
突然,周涛冲了过来,跪在地上,双手颤抖着捧起那只船,紧紧贴在胸口,肩膀剧烈起伏,却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那一刻,所有人都沉默了。
许风吟轻轻坐下,拿出录音笔,按下播放键。里面传出一段温柔的男声:“亲爱的朋友,我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但我知道你一直在努力呼吸。这艘船,是我为你折的。它不载答案,只载一句‘我在’。”
周涛抬起头,泪水滚落,嘴唇翕动许久,终于挤出两个字:“谢……谢。”
那一晚,全村人都来了。村民们起初警惕,听说是个“心理医生”,以为又是来拍照作秀的城里人。直到看见许风吟和孩子们一起坐在泥地上折纸船,听林晚教大家用方言录下祝福,看志愿者把一台小型投影仪挂在树上,播放过往“纸船故事”的短片??田小满的独白、巴特尔的诗歌、广西女孩的画作一一浮现,映在斑驳的土墙上,宛如星辰降落人间。
一位老奶奶拉着孙女的手走到许风吟面前,低声说:“我家丫头去年差点跳崖,就是因为看了你们公众号里那个姐姐写的信……她说‘我也疼过,但我活下来了’。老师,谢谢你救了她。”
许风吟摇头:“不是我救的,是另一个陌生人救的。我只是刚好把那句话传了出去。”
第二天清晨,周涛主动来到活动帐篷,递上一幅新画:一艘巨大的纸船漂浮在云端,船上站着许多人,有穿校服的孩子、拄拐杖的老人、戴口罩的护士、还有蜷缩在角落却被人轻轻抱住的影子。天空裂开一道缝隙,阳光倾泻而下,照亮整片水域。
背面写着:“原来,孤单不是一个人,而是没人愿意承认你的存在。”
许风吟将这幅画拍照上传至“心灵森林”数字装置,瞬间,那片虚拟树林中多了一棵通体发光的树,枝叶舒展,根系深入数据土壤,与其他千万棵相连。
返程途中,许风吟接到电话:陈砚回信了。
邮件只有短短几句:
>许老师: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但当我看到那张病床照片时,我记得了??是你给了我第一句温暖的话。
>“天总会亮”,我把它刻在了“纸船之家”的主厅地板上。
>下个月项目开工,如果您愿意,希望您能来剪彩。
>这一次,换我为您放一艘船。
他握着手机,久久无法言语。
一周后,“声音邮局”迎来一场特殊展览??“未成年的我们”。展出内容全部由曾经的“问题少年”创作:涂鸦、日记、破损的作业本、被撕碎又粘好的录取通知书……展厅中央设有一面“道歉墙”,上面贴满了成年人写给过去自己的信:
>“对不起,我没有保护好十岁的你。”
>“我不该因为你说不出痛苦,就认为你没事。”
>“我忘了你也需要拥抱,而不是责骂。”
一个初中女生站在墙前哭了整整二十分钟。后来她留下一张纸条:“我妈昨天打了我,因为我月考倒数。我现在特别恨她。但看完这些信,我突然想,也许她也曾是个没人疼的小孩?”
许风吟把这张纸条复印十份,分别寄给了十位正在接受家庭治疗的父母。
春末,第一期“纸船之家”建成。选址在郊外一片湿地旁,建筑呈环形展开,中间是一个露天庭院,种满芦苇和鸢尾花。每一间宿舍门口都挂着一个小木盒,供孩子存放秘密;公共区域设有“静音房”,内置隔音棉与震动座椅,焦虑发作时可独自进入平复情绪;最令人动容的是顶楼的“启航台”??一面朝南的大窗台,摆放着上千张各色彩纸,任何人随时可以折一只船,写下心愿,放入窗外的小溪。
剪彩当天,细雨霏霏。许风吟站在人群中,看着陈砚穿着工装裤走上台,声音平静却有力: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非要建一个像纸船的房子?
>因为我小时候最怕的,就是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