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打开电脑,将这段录音归档,并附上备注:
>此次干预未使用任何专业术语,未进行心理测评,亦未开具建议方案。
>唯一做的事,是提供一张纸、一支笔、一次倾听的机会。
>结论:有时,治愈始于允许脆弱被命名。
几天后,“声音邮局”官网收到一封匿名投稿,是一幅儿童画扫描件:画中一间土屋,母子二人坐在门前,中间摆着一只歪歪扭扭的纸船。天空中有两颗星星靠得很近,旁边写着一行稚嫩汉字:“挨在一起,就不冷了。”
这幅画被选为“百校千船”春季巡展的主视觉海报。
与此同时,陈砚带领团队完成了“心灵森林”二期升级。新增功能名为“回音流域”??用户可在虚拟森林中投放纸船,每艘船承载一段心声,漂流至匹配的“心灵水域”,与其他相似经历者产生共鸣。系统不推荐解决方案,只提示:“你不是唯一一艘漂在这片海上的船。”
上线首日,十万条心声涌入平台。其中一条来自贵州山区的留守儿童:
>“姐姐打工三年没回家,我以为她不要我了。昨天我在‘回音流域’听到她的声音,她说她在深圳工厂加班,每晚都想着我。原来她也在偷偷哭。”
另一条来自一位退休教师:
>“老伴走了五年,我一直不敢整理他的遗物。今天我把他的眼镜放进纸船模型,放进‘记忆之河’。系统告诉我,已有三百二十一人陪我一起放舟。谢谢你们,让我知道思念可以被共享。”
许风吟参与了一场线上分享会。有观众提问:“你们帮助了这么多人,有没有哪一刻觉得无力?”
他沉默片刻,回答道:
>“有。每次看到孩子写下‘我不想活了’,而我们只能隔着屏幕回应时,我都觉得自己太慢、太弱。
>但我们坚持做的,是从不说‘别想那么多’,而是说‘我在这里’。
>不承诺解决一切,只保证不转身离开。
>或许我们无法阻止风暴来临,但我们可以成为那个提醒对方‘你还浮着’的人。”
会后,林晚发来消息:“青海央金来信,说‘暖流计划’要在牧区开第三家奶茶店,名字叫‘我在’。她问,愿不愿意题几个字?”
许风吟铺开宣纸,蘸墨写下三个大字:**我在**。笔锋沉稳,力透纸背。
当晚,他又一次翻阅《回声档案》。第一百零四页已填满内容,他开始书写第一百零五页的新记录??一名患有选择性缄默症的小女孩,在参与“夜间纸船会”三个月后,首次开口念出自己写的诗:
>“我不说话的时候,
>心里住了好多艘船。
>它们排队等着出航,
>只差一阵风。”
他合上本子,走到启航台。夜色深沉,春风拂面,上千张彩纸在微光中轻轻颤动。他随手取了一张,折成小船,在船底写下:**风来了**。
放入溪水,目送它远去。
他知道,明天还会有新的声音抵达,新的纸船等待折叠,新的灵魂在黑暗中摸索出口。而他所能做的,依旧是守在这里,点亮一盏灯,递出一张纸,说一句:“我听见了。”
就像二十年前那个雨夜,他自己也曾被人这样温柔以待。
就像赵医生说的:“善是有复利的。”
只要还有人在折船,就一定有人愿意看它漂。
只要还有人愿意听,这个世界就还没彻底失声。
许风吟站在溪边,望着远方星河倾泻般的灯火,轻声说道:
“你们的声音,我都收下了。”
“请继续相信,有人正在赶来。”
“而我,永远在此处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