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拱手还礼:“伯符豪杰,江东俊彦,布亦仰慕久矣。”
二人相视大笑,携手入舱。
酒过三巡,孙策直言问道:“君今连破徐福、黄祖,席卷荆南,兵锋直指扬州,不知意欲何为?”
吕布坦然答曰:“吾志不在割据,而在匡扶汉室。许都天子蒙尘,奸臣窃权,天下英雄谁不起兵勤王?然孤掌难鸣,故愿与君共举大义,结盟抗曹,平定北方,还政于天子。”
孙策目光炯炯:“若真如此,孙某愿奉兄为主帅,共图大事!”
周瑜补充道:“然需明定疆界,互不侵扰。且盟约须立文书,昭告天下。”
诸葛亮当即取出早已拟就的《荆扬同盟书》,宣读条款:两国互市通商,共御外敌;战时彼此援兵不少于五千;荆州许江东共治庐江,江东许荆州借道豫章北伐;双方结姻联好,永无背叛。
孙策览毕,击案称善:“孔明真天下奇才也!”遂当场签字画押,命人刻碑立誓。
次日,孙策设宴款待全军将士,又令胞妹孙尚香率女卫列队献舞,鼓瑟吹笙,盛况空前。席间,孙权正式提亲,迎娶刘芸。婚期定于五月十五,地点设于吴县,由双方长辈见证,天地为誓。
然而,就在盟约缔结当晚,一名黑衣密探潜入孙策寝帐,呈上一封密信。孙策阅后脸色骤变,立即召周瑜密议。
原来,许都方面已派使者秘密联络孙策,许以“扬州牧”之位,诱其背弃吕布,转而支持杨彪朝廷。更令人震惊的是,信中提及晋阳赵基亦遣使南下,愿助孙策夺取徐州,条件是切断荆州粮道,围歼吕布于江南。
周瑜听完冷笑:“此乃离间之计耳!杨彪老朽,徒有虚名;赵基残暴,不得人心。若依彼辈,江东终为他人鱼肉。今吕布势盛,又讲信义,与其合作,方能立足长远。”
孙策握剑起身:“不错!我孙伯符岂是朝秦暮楚之徒?传令三军,加强戒备,若有许都或晋阳使者入境,一律拘押,不得放行!”
三日后,吕布辞行北返。孙策亲送至江口,赠良马百匹、战船二十艘,并派周瑜率水师护送至夏口。临别之际,二人执手相望,誓言“生死不负,共清中原”。
大军凯旋,途经江陵。忽接急报:赵基亲率十万大军南下,已攻克新野,前锋直逼襄阳!同时,益州刘璋果然背盟,命庞羲领兵两万出巴东,意图趁虚袭取夷陵,切断荆州与上游联系。
形势骤紧。
军议再开。
刘备分析:“赵基此来,意在报复南乡之败,更要阻止我军北伐。然其远道而来,补给艰难,若坚守城池,使其顿兵坚城之下,待其粮尽自退,则可反攻取胜。”
诸葛亮却摇头:“不然。赵基虽骄横,然麾下多宿将,如张辽、高顺者,皆善用兵。若一味死守,反陷被动。不如诱敌深入,仿南乡旧策,以襄阳为空城示弱,主力埋伏于樊城之外,待其松懈,突然合围,可一战擒之!”
关羽凛然道:“末将愿守襄阳,哪怕只剩一人一卒,也要拖住敌军脚步!”
张飞大笑:“老子早就想会会那张辽了!让他知道谁才是真正的万人敌!”
吕布沉思良久,终下决断:“云长守襄阳,务必坚壁清野,不与交战;子龙领飞骑绕至敌后,断其粮道;孔明随我坐镇樊城,调度诸军。其余各部,依令行事,只待时机成熟,一举歼敌!”
命令下达,全军迅速布防。
十日内,赵基大军压境,见襄阳城门大开,炊烟稀少,以为守备空虚,狂喜道:“吕布小儿,不过如此!”遂令全军急攻。
岂料关羽早率精兵藏于城郊地道之中,夜间屡次偷袭营寨,焚烧辎重。赵基怒极,督战愈急,然攻城半月不克,士卒疲惫,粮道又被赵云截断,每日都有运粮队遭伏击覆灭。
第六日,天降大雨,汉水暴涨。赵基军营积水盈尺,火器受潮,战马疫病频发。张辽劝其暂退,待天晴再战。赵基怒斥:“吾提十万之众南下,岂能无功而返?”执意强攻。
第七日凌晨,暴雨初歇。樊城方向忽然号角齐鸣,吕布亲率四万大军杀出,关羽自襄阳出击,赵云从侧翼包抄,三面合围。赵基措手不及,阵脚大乱。张辽苦战断后,高顺力竭战死,最终仅率数千残兵突围北逃。
此役歼敌四万余,俘获将领十余人,缴获兵器粮草无数。捷报传至许都,杨彪激动不已,再度上表,请加封吕布为“大将军”,赐九锡,总领天下兵马征讨事宜。
然而,就在此时,北方传来惊人消息:幽州公孙瓒联合鲜卑、乌桓骑兵五万,突袭蓟城,竟一举攻破,斩杀赵基留守之子赵胤!紧接着,青州臧霸起兵响应,杀刺史而降吕布。兖州曹操见势不妙,竟突然倒戈,宣布脱离晋阳控制,自称“兖州牧”,并与吕布遣使通好。
天下格局,再次剧变。
吕布立于樊城城楼,手握战报,久久不语。
刘备轻声道:“主公,如今北方分裂,正是北伐良机。”
吕布缓缓抬头,望向北方苍茫大地:“是啊……该回家了。”
他转身,面对众将,声音坚定如铁:“传令三军,整备器械,招募勇士。待春耕结束,麦熟之时??”
“挥师北上,直取许都,迎回天子,再造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