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们的存在,让我相信光的意义。**
>
>??陈默
当晚,国家广电总局官网更新信息:《最后一程》正式立项为“现实题材重点扶持项目”,享受绿色通道审批待遇。
与此同时,一份内部调研报告流出:
过去六十天,陈默个人公众好感度上升42个百分点,达到91。6%,超越多位一线公益明星;其代言产品销量平均增长300%以上;甚至有地方政府邀请他担任“城市文明形象大使”。
面对这一切,陈默只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那是他办公桌上的一面旧镜子,背面贴着一张泛黄的纸条,字迹稚嫩:
>“长大后,我要做一个不说谎的大人。”
>
>??小学三年级?陈默
配文只有三个字:**还在。**
深夜,他又一次回到空荡的办公室。
窗外万家灯火,如同星河倒悬。
他打开电脑,调出一份名为《默友基金二期规划》的文档。首页写着下一阶段目标:
1。建立“创作者保障计划”,资助被资本抛弃的青年导演完成梦想作品
2。推动成立“消费者权益信托”,让普通用户的集体声音拥有法律效力
3。启动“光影教室”项目,为偏远地区孩子提供免费电影启蒙课程
每一条下面,都标注了预算、时间节点和潜在阻力。
他知道,这条路注定孤独且危险。
资本不会永远容忍一个“不守规矩”的人;权力也不会喜欢一个总替弱者说话的声音;甚至连他自己身边的人也开始劝他:“适可而止吧,你已经够伟大了。”
可他记得十年前,自己第一部电影惨败后,有个影评人写道:“陈默的问题在于,他总想改变世界,而不是适应世界。”
如今他终于明白:**真正的强大,不是适应世界的规则,而是让规则变得更适合人活下去。**
桌上的手机再次亮起。
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陈导,我是三年前那个退票的大学生。当时我说你电影太沉重,浪费钱。但现在我在做临终关怀志愿者。昨天有个老人拉着我的手说,希望走的时候能听一遍你电影里的配乐。我想告诉你,你种下的种子,已经在别处开花。”
陈默盯着屏幕看了很久,然后回了一个字:
**谢。**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这座永不入睡的城市。
远处,一块巨大的LED屏正循环播放着小米最新的广告片:一位父亲推着婴儿车走过街头,镜头掠过智能路灯、无人配送车、自动识别障碍物的电动车……最后定格在一家人微笑的脸庞上。
画外音响起:
>“科技,本该如此温柔。”
陈默笑了。
他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
但至少,他已经教会了一些人??如何用愤怒之外的方式,去爱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