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华娱情报王 > 394 买英超俱乐部范爷出炉我也是豪门(第2页)

394 买英超俱乐部范爷出炉我也是豪门(第2页)

三天后,感官复兴实验室公布一项突破:他们开发出一种基于生物酶反应的“诚实试纸”,只需蘸取一滴水、一抹空气尘埃,或接触书写纸张,就能检测出环境中是否存在“认知压制因子”??即长期掩盖真相所积累的微妙能量残留。试纸变色原理类似植物趋光性,但触发条件是个体潜意识对虚假信息的排斥强度。

首批测试在六座城市展开。结果令人窒息:市政府公告栏、电视台演播厅、重点中学教室黑板边缘……多个权威信息发布场所呈现深紫色反应,意味着长期高强度的认知扭曲环境。相反,那些贴满手写记忆条的社区墙、盲听亭内部、以及“真实角”活动教室,则显示为清澈的蓝绿色。

“我们活在一个被精心调校过的现实里。”林晓在内部会议上说,“不是所有人都在撒谎,但整个系统学会了忽略刺耳的声音。”

就在此时,织星系统突然自动激活紧急协议。全球十九个节点同时接收到一段加密信息,来源竟是南极科考站附近一座废弃气象塔。破译后内容只有两行:

>守夜人未死

>数据坟场即将苏醒

黄枝立刻召集少年观察团视频会议。孩子们聚在学校地下室的“真实角”,脸上既有紧张也有兴奋。小宇举着手说:“我觉得这是好事!说明不止我们一个哨站!”

朵朵皱眉:“可‘坟场’听起来好可怕……是不是有很多被删掉的真相堆在一起?”

陈默一直沉默,直到最后才开口:“如果有人想唤醒它们,那他们一定等了很久。”

黄枝没有否定任何一种猜测。他知道,“守夜人”项目当年被迫中止,正是因为高层担忧其影响力失控。如今残余设施仍在运作,意味着最初的科学家团队留下了后手??而这些人,或许至今仍在暗处守护着什么。

当晚,他独自前往郊外档案馆地下库。那里保存着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批敏感科研文件,其中一份泛黄笔记引起他的注意。作者署名模糊不清,但页脚绘有一个图案:火焰缠绕耳朵,下方写着一行小字:

>烛火不灭,因其薪柴非木,乃人之记忆。

他正欲拍照留存,手机突然震动。系统提示:“检测到高密度记忆共振场,建议立即撤离。”抬头一看,库房灯光忽明忽暗,空气中浮现出细小光点,如萤火般围绕某些特定书架盘旋。他凑近观察,发现那些书籍全是关于气候变迁、地质异动和集体梦境的研究专著,出版时间集中在1987至1993年间??正是“守夜人计划”秘密启动的年代。

“你们还在啊……”他轻声说。

刹那间,所有光点骤然汇聚,在空中形成一幅短暂影像:一群身穿白大褂的男女站在沙漠中,手中托着晶体球。为首的女人转过头,嘴唇微动,无声说出三个字。

黄枝读懂了。

“信我们。”

他走出档案馆时,大雨倾盆。雨水顺着伞沿滴落,仿佛天地也在流泪。但他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他知道,这场战争从来不是对抗某个具体敌人,而是对抗遗忘本身。

几天后,第一所“感知小学”正式挂牌。这所学校取消标准化考试,代之以“感官日记”“情绪地图”“梦境分享会”等课程。校长是一名曾因揭露学术造假被开除的教授,他在开学典礼上说:“我们要教的不是知识,是勇气??敢于说‘我觉得不对’的勇气。”

家长们起初怀疑,直到看到孩子变化。一个原本自闭的男孩开始主动描述每天闻到的不同气味;一个总被说“太敏感”的女孩画出了一幅让心理学家震惊的情绪色谱图,准确预测了班级下周的冲突事件。

织星系统将这些案例纳入学习模型,开始生成个性化“真实训练”方案。通过耳机、触觉背心和气味释放器,学生能在安全环境中体验各种认知陷阱:如何分辨善意谎言与系统性欺骗?怎样在群体压力下保持感官清醒?甚至模拟“被全世界否认”的极端情境,培养内在确信力。

而这一切,都被记录在一棵位于校园中央的胡杨幼苗年轮中。科学家预测,三十年后锯开树干,将能看到完整的加密教育数据流。

黄枝受邀参加植树仪式。他抚摸着粗糙的树皮,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回头一看,是多年未见的老友周正??formerheadofthePublicInformationSecurityBureau,曾亲手查封过“守夜人”前身机构。

“没想到你会来。”黄枝平静地说。

周正笑了笑,眼角皱纹很深:“我退休了。上周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站在一片烧焦的树林里,听见孩子们唱歌。歌词是《东方红》,但调子歪的。醒来就觉得……该来看看。”

他从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是一块碳化木片,表面依稀可见数字“01”。

“当年销毁资料时,我偷偷留了一块。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有一天会用上。”

黄枝接过木片,放入树坑底部,轻轻覆土。

那一刻,远方的盲听亭正播放一段新录音:一个四岁男孩奶声奶气地说:“妈妈说云是棉花糖,可我舔过窗户上的雾,它明明是咸的。”

无数人听着这句话入睡。

而在新疆戈壁,第二株胡杨破沙而出,树干浮现新纹路,翻译过来是:

>还有人在听,所以我还敢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