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她看见现代社会的网络广场。热搜榜首写着:“某女星疑似出轨,道德败坏!”评论如潮水般涌来:“封杀她!”“让她社会性死亡!”可没人核实真相,没人关心她是否抑郁、婚姻是否早已名存实亡。
她终于懂了??
**审判从未真正公正过。它总是带着时代的烙印、阶级的偏见、文化的恐惧。它披着理性的外衣,实则常以情绪为食,以恐惧为根。**
>“第三重完成。”
>光芒洒落,她回到圆形剧场中央。
所有光影投影同时转头望向她。那一双双眼睛里,有愤怒,有委屈,有麻木,也有期待。
>“第十环试炼核心命题如下:当你意识到审判本身可能即是罪愆,你是否仍有勇气做出判断?若放弃审判,世界是否会陷入混沌?若继续审判,又如何避免沦为压迫之工具?”
沈知意久久伫立。
她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知意啊,最难的不是分辨对错,而是知道??对错也许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理解与误解的距离。”
她抬起头,声音不大,却穿透寂静:
“我不再相信绝对的正义。但我相信,每一次判断之前,必须先问三个问题:
第一,我是否了解全部事实?
第二,我的立场是否遮蔽了他人苦难?
第三,这个判决,是为了报复,还是为了修复?
如果答案模糊,那就暂缓裁决。
如果无法共情,那就先倾听。
如果必须惩罚,请永远留一扇改过的门。”
话音落下,整个剧场开始震动。十层阶梯逐一崩解,化作金色尘埃升腾而起,在空中拼写出新的文字:
>“第十环试炼通过。罪之所立,实源于预判之惯性。破罪者,非赦免一切,乃在挥下锤前,先拆解心中无形之枷锁。”
与此同时,玉简浮现第十一行字:
>“第十一环将启。信之所失,不在谎言,而在真相面前选择闭目。欲寻信念,先历怀疑之极夜。”
地下剧场第十一阶缓缓显现,比前十阶更加陡峭,几乎垂直向上。台阶通体漆黑,表面浮现出无数双闭合的眼睛,每当有人踏足其上,那些眼睛便会微微颤动,仿佛即将睁开。
少年伸手握住沈知意的手:“这一关,会很冷。”
她点头,握紧他的手,踏上第一级。
刹那间,四周景象全变。她站在一片无边无际的图书馆中,书架高耸入云,书籍密布。但每一本书的封面都是空白,唯有翻开内页,才能看到内容??而所有文字都在不断变化,前一秒写着“地球是圆的”,下一秒变成“地球是方的”;“水由氢氧组成”转瞬即为“水是意识的投影”;“你出生在1995年”突变为“你从未出生,只是虚拟人格”。
她随手抽出一本,标题为《历史真相》。
第一页写道:“南京大屠杀死亡三十万人。”
翻页后:“此为夸大宣传,实际不足万人。”
再翻:“系盟军伪造,用于战后索赔。”
再翻:“不存在,纯属虚构。”
她猛地合上书,心跳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