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律师提交的证据,就是《金嗓子》的节目全套流程,其中海选等模式跟《好声音》相似度达到80%。
“根据《著作权法》第三条第六项的规定,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的。。。
深海的那声叹息在周念耳中回荡了整整一夜,像一根细线缠绕着心脏,越收越紧。他没有关掉录音,而是将那段音频导入了一个隔离频段,反复播放,一帧一帧地拆解。可无论用多少种算法分析,那声音始终无法被归类??它不属于任何已知语系,也不符合回声族的共鸣频率,甚至连“情绪”的痕迹都模糊不清,仿佛是从记忆的裂缝里渗出的最后一缕呼吸。
他坐在书房里,窗外天光渐亮,城市苏醒的声音透过玻璃传来:公交车开门的气流声、早餐摊油条入锅的噼啪、孩童奔跑时鞋底摩擦地面的节奏。这些平凡到几乎被忽略的声响,此刻却让他眼眶发热。
“你还记得太阳的模样。”
这句话像一颗种子,在他脑海深处生根发芽。
他忽然意识到,那不是求救,也不是威胁,而是一种**承认**。承认他们也曾是会笑、会哭、会为一朵花停留的生灵;承认他们在选择“静默”之前,也曾挣扎过、痛悔过。这比战争更可怕??因为毁灭往往始于遗忘,而最深的绝望,是明明记得,却仍选择了背离。
他站起身,走向地下室。那里藏着一台未接入ERN网络的独立终端,是他三年前亲手埋下的“断网备份”。屏幕上还停在最后一次操作界面:一张全球共鸣热点图,十二个蓝点均匀分布于各大洲,象征着十二位回声族成员作为“锚点”的稳定存在。而在南极洲边缘,一个微弱的红点正缓慢闪烁。
那是此前从未记录过的信号源。
周念调出坐标,心跳猛然加快??位置就在罗斯冰架下方约三千米处,靠近一座早已废弃的冷战时期秘密监听站。资料显示,该站点曾在1967年接收过一段持续七分钟的异常声波,后被列为“不可解释事件”并封存档案。当时的技术无法解析内容,只留下一句手写备注:“听起来……像很多人一起在祈祷。”
他立刻拨通李婉的卫星电话。三十七秒后,线路接通。
“你在查罗斯冰架?”她的声音带着风雪的杂音,“别去,周念。那边已经……不对劲了。”
“你知道什么?”他问。
李婉沉默了几秒,终于开口:“上个月,我们派了一支地质勘探队去取样。他们带回一块冰芯,里面封着某种有机结晶体。初步检测显示,它的振动频率和第十三号容器残片高度相似,但……情感极性相反。如果说第十三号是对‘虚无’的渴望,那这个,是对‘存在’的执念。”
“你们唤醒它了?”
“没有!但我们发现,每当有人靠近那块冰芯,就会开始说梦话??用自己从未学过的语言。有个队员录下了全过程。我发你。”
视频只有两分零九秒。画面中,一名年轻女科学家躺在观察室床上,双眼闭合,嘴唇微动。起初只是含糊呢喃,随后逐渐清晰:
>“……光从叶隙间落下来,照在她的头发上,像是撒了一把金粉。她笑了,露出右边那颗小虎牙。我说:‘以后每天都要这样看我。’她说:‘笨蛋,每一天本来就在看着啊。’”
镜头外有人轻声问:“你说的是谁?”
女人没有睁眼,泪水却顺着太阳穴滑入发际:“我不知道名字……但我记得她的温度。”
周念看完一遍,又重放了一遍,第三遍时,他的手指死死扣住桌沿。
这不是回忆。这是**别人的记忆**。
而且,这段记忆如此具体、如此鲜活,不可能是虚构。唯一的解释是??那块冰芯中封存的,并非单纯的物质,而是某种承载意识碎片的媒介,一种“声音化石”。
他猛地抬头看向监控墙。ERN系统日志刚刚弹出一条新警报:
>【异常波动】
>南极节点出现区域性共鸣畸变。
>触发条件未知。
>持续时间:已超过48小时。
>附注:当地科考人员报告称,“听见了不该存在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