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掉马危机】
侍寝当然是不可能侍寝的。
陈言只觉得这个占粒,她要么就是脑子有毛病,要么就是对自己另有特别的企图。
又不是长得美若天仙,不过就是中人之姿的普女一个,陈言哪。。。
夜雨如针,斜织在江南小镇的青瓦白墙上。檐角滴水成线,敲打着石阶,发出清脆而规律的响声,仿佛天地间正以某种隐秘节奏进行着低语。镇东头那座废弃多年的祠堂里,烛火微晃,映出墙上斑驳的字迹??“问者生,默者亡”。
一个少年蜷坐在角落,手中紧攥着一本残破册子,封皮上三个字早已模糊不清,唯有内页边缘用朱砂勾画的一道铭文仍在微微发亮。他叫林知远,是这镇上唯一识字的孩子,父亲曾是归墟边缘的守碑人,十年前一夜暴毙,死前只留下一句呓语:“别信他们说的‘真相’。”
此刻,他的指尖正颤抖地抚过册中一页,上面赫然写着一行小字:**“第九骨非物,乃众生意志所凝。”**
突然,窗外雷光一闪,照亮了祠堂正中的供桌??那里不知何时多了一枚青铜铃,悬于半空,无绳自挂,铃身锈迹斑斑,却透出一股温润光泽,宛如活物呼吸。
叮??
铃声未落,林知远脑中轰然炸开一幅画面:雪原之上,白衣女子立于风中,手中捧着一本无字书;她身后跪着一名男子,泪水晶莹欲碎;再远处,九点光芒自九州大地升起,彼此呼应,形成闭环。
“苏璃……陈言……”他喃喃出声,双眼骤然泛起银丝,“我……我记得你们。”
这不是记忆,而是觉醒。
他的魂光在这一刻彻底点燃,如同深海中的灯塔,悄然扩散出一圈圈波动。百里之外,一位正在抄写禁书的老儒生猛然抬头,笔尖滴墨坠地,化作一道符纹;千里之遥,某座静默所内,数十名被囚禁的觉醒者同时睁眼,眼中银光流转,枷锁竟自行崩裂。
而这一切,皆因那一声铃响。
---
与此同时,东海孤岛上的青梧树忽然剧烈摇曳,叶片上的符文尽数亮起,汇聚成一道光柱直冲云霄。莫归尘盘坐树下,双目紧闭,神情肃穆。他知道,封神骨共鸣已进入最后阶段,人心之变,正在重塑世界的根基。
“火种不止一处。”他睁开眼,望向海面,“它已在千万人心中燃起。”
话音刚落,海鸟掠空而来,爪上缠着一封血书。他接过展开,见是三年前派出的信使回音,内容仅十二字:
**“北境已启,南疆响应,西陲待命。”**
莫归尘嘴角微扬,抬手将玉简插入树干深处。刹那间,整棵树化为晶莹剔透的琉璃态,内部符文如星河奔涌,向外辐射出无形波纹。这并非攻击,也不是防御,而是一种“唤醒”??将那些沉睡在血脉中的古老记忆,重新注入人间。
他知道,真正的战争从不是刀兵相见,而是谁掌握提问的权利。
---
西北边陲,陆沉率领的商队终于抵达启明书院外围。一路上,他们遭遇三次清道夫伏击,两次被地方官府拦截搜查,甚至有孩子因体内银光泄露而遭毒手。但每一次危机过后,队伍反而更加坚定。
此刻,小女孩手中的发光沙粒已不再闪烁,而是稳定地投射出一幅立体地图,九处标记清晰可见,其中八点已有微弱共鸣,唯独最后一处??位于极北冰原的核心之地??仍黯淡无光。
“第九骨还未完全苏醒。”陆沉望着书院方向,低声说道,“但它选择了这里的人。”
他转身看向身后三百余人??有牧民、工匠、逃奴、旧吏,甚至还有两名前清道夫成员。他们衣衫褴褛,却眼神明亮。
“我们带来了什么?”他问。
一名老妇走出人群,捧起一块刻满符文的石板:“这是我丈夫临终前背下的《千机录》残篇。”
一名少年举起手中的矿石:“这是我在矿井挖到的归墟之核,能引动魂光共鸣。”
陆沉点头,又问:“那我们来做什么?”
众人齐声回答:“叩问真相,唤醒众生。”
话音落下,天空忽现异象??乌云翻滚如潮,中间裂开一道缝隙,金光垂落,照在书院大门之上。门楣两侧,原本空荡的铜环竟自动鸣响,声震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