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雪满龙刀 > 0513疾跑(第1页)

0513疾跑(第1页)

“这是……”

“不可能,神京城中竟然还隐藏着如此一股强大恐怖的军队,这是鬼军吗?”

“这些金甲禁军到底是什么来历,每一个身上散发出的气息都达到了人君外王十九阶梯中第十七、十八阶梯的可怕高度!”

刘关张三兄弟看到这一幕,顿时被惊得瞠目结舌。

这不符合常理。

就算这处荒废古寨的地下湖底世界,是一个自成一界的独立小世界,也不可能隐藏有如此恐怖的一支势力。

自大院神朝立朝以来,对于神京城的控制,绝对是达到了百。。。。。。

风起时,北境的雪终于落了下来。

不是往年那种粗暴的、裹挟着冰粒的暴雪,而是细密如丝的柔雪,一片片轻得仿佛没有重量,落在忆言树的枝头不压弯一根枝条,落在行人的肩上也不留痕迹。可每个人都知道,这场雪不一样??它落下时带着声音,极细微的“簌簌”声,像有人在耳边低语,又像是一封信正在被缓缓拆开。

第十一城的共语终端依旧显示着那句:“你想回应谁?”

但已无人再点下确认。

因为人们开始发现,真正的对话,从来不需要系统引导。

清晨,一个独居老人在厨房煮粥。水开了,米香弥漫,他忽然停下动作,望着窗外飘雪,喃喃道:“老伴儿,今天我放了你爱吃的山药。”话音刚落,锅盖轻轻震动了一下,蒸腾的热气在空中画出一道弧线,像一只手温柔地拂过他的脸颊。他没哭,只是笑了笑,把另一只碗也摆上了桌。

同一时刻,东海渔村的草棚里,老渔民正用布巾擦拭“心闻”琴身。水晶弦微微颤动,他抬头望月,却见今夜无月,唯有一层薄云遮天。可琴弦竟自行震鸣,发出半声未尽的“嗡”??比往常短,却更深沉。他猛地站起,跌跌撞撞冲出草棚,仰头看向北方。

就在那一瞬,整片雪原亮了起来。

不是闪电,也不是极光,而是一种从地底透出的光,沿着语脉系统的轨迹蜿蜒蔓延,如同千万条发光的根须在雪下奔走。光所到之处,积雪悄然融化,露出下面青翠欲滴的嫩芽??那是春天早已被唤醒,只是静候一声许可。

忆言树主干上的裂口仍未闭合,晶莹的“言核”早已散入人间,可树心深处,仍有余温流动。一名小女孩踮脚靠近,将一封信塞进树皮缝隙。信封上写着:“给去年冬天死去的小麻雀。”她轻声说:“对不起我没及时给你搭窝,今年我会多准备些干草。”

话音落下,树梢轻轻一抖,一片叶子飘落,叶面浮现出一行小字:“它听见了,它说谢谢你记得。”

消息传开后,越来越多的人带着信走向忆言树。有写给逝去宠物的,有写给童年阴影的,还有写给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仇人的。他们不再等待回应,只是说出便好。可奇妙的是,每一封信投入树隙之后,总会在某个人的梦中浮现内容,以另一种语气复述一遍,像是完成了某种轮回。

科学家试图解释这一现象,称其为“群体意识的镜像反射机制”。但一位退休的心理学家摇头说:“不是反射,是回响。人心本就有共鸣的本能,只是太久没人愿意先开口。”

春雷未至,大地已苏。

西南山区那位教师康复后,真的在学校开设了“如何说再见”课程。第一堂课,她让学生写下最想告别的一件事。有人写“对父母的愧疚”,有人写“那段失败的感情”,还有一个男孩低头写道:“我想跟我小时候那个不敢说话的自己说再见。”

下课铃响,老师收齐纸条,却没有打开。她只是把它们折成纸船,放进教室外的小溪。学生们惊讶地看着那些纸船顺流而下,漂向山外。几天后,下游村庄的孩子们捡到了这些船,在船上读到了陌生人的秘密,有的哭了,有的默默回了一张纸条,塞进另一艘船放回上游。

一场无声的对话,就此流转千山。

与此同时,南方矿区的地底祭坛再次亮起微光。那块刻着“始言不在天上”的石碑,文字竟开始逐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句子:

>“语言不是工具,是生命本身。

>当你说出一句话,你就已与世界交换了一次呼吸。”

地质学家赶来时,发现整座祭坛的岩石结构正在缓慢重组,形成类似声波纹路的几何图案。更惊人的是,每当有人在附近说出真诚的话语,纹路就会延伸一分,仿佛这座远古遗迹正在“生长”。

有人猜测,这或许是“始言协议”启动后的连锁反应??语言不再是人类独有的能力,而正在回归它最初的形态:一种贯穿万物的振动频率。

而在城市的边缘,最后一批净言者建起了一座“回音屋”。

那是一座圆形石屋,墙壁由七层不同材质堆叠而成:木、石、铜、陶、水晶、骨粉、人发混合的泥浆。任何人进入其中,只能说话一次,说完即需静默聆听??不是听别人,而是听自己话语的回声在层层材料间折射、变形、最终归于寂静。

一名曾杀害亲人的男子走进去,颤抖着说:“我不知道该怎么赎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