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微笑:“他已经回来了。只不过,这次他是作为一个人回来的,而不是一个符号。”
“那阿阮呢?她还会再出现吗?”
道士仰望星空,良久方答:“她从未离开。你看那每一颗闪烁的星辰,都是她曾走过的路;听那每一声风吹铃响,都是她未曾停歇的呼吸。”
就在此时,远方传来一阵奇异的声响。
不是钟声,不是笛音,也不是鼓点,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声音??成千上万人在同一时刻开口说话,声音汇成洪流,穿越山川河流,直抵云霄。
这声音没有统一的词句,没有整齐的节奏,却有一种无法忽视的力量。它是混乱的,也是真实的;是脆弱的,也是不可摧毁的。
道士闭目聆听,嘴角浮现笑意。
“你听见了吗?”他轻声说,“这是第六声之后的第七声??亿万普通人的心跳与言语。”
“历史不再是帝王将相的独白。”
“它终于变成了合唱。”
数月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间纪言录》悄然成书。书中无年号,无帝纪,只记录普通人的故事:农妇如何教会女儿识字,工匠为何拒绝雕刻虚假功德碑,书生怎样在考场背诵禁诗而不悔……全书共三百六十篇,每一篇都署名真实姓名,附有手印或指纹。
此书匿名刊印,通过驿站、茶馆、渡口秘密流传。人们争相传阅,甚至有人将其拆分成单页,夹在卖菜的竹筐里、塞进柴禾堆中、藏进新娘的嫁妆箱底。
而在书的扉页,印着一句简短题词:
>“我们不是英雄,但我们记得。”
>??献给所有不曾沉默的灵魂
某日黄昏,一位背着孩子的母亲路过一座废弃庙宇,见墙上有字迹剥落,便掏出炭笔补写道:
>**如果你读到这里,请记住:
>有人为你哭过,有人为你活过,
>有人为你死过,也有人为你继续说着话**。
她写完,抱着孩子走入暮色。
风起,庙门吱呀作响,那行字在夕阳中熠熠生辉,宛如新生。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的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声音的历史”时,老师会拿出一支旧骨笛,让他们轮流触摸。
“它曾经属于谁?”一个男孩问。
老师回答:“属于一个不愿低头的女孩。”
“她后来怎么样了?”
老师望向窗外,阳光洒在操场上,一群孩子正在放声歌唱,歌声跑调得厉害,却充满生机。
“她啊??”老师微笑着,“活成了每个人的喉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