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婉仰头望着舞台上的少年,忽然觉得,这个曾经总躲在人群边缘、说话像程序运行般精确的男孩,此刻终于完整了。
演出结束后,浩辰被几个老师拦住谈话。小婉在校门口等他,手里撑着那把黑色折叠伞。
“怎么样?”她笑着问,“感觉像不像成名诗人?”
“更像刚考完试的学生。”他苦笑,“腿到现在还在抖。”
“可你一句话都没念错。”
“因为我背了三十遍。”
她笑出声,挽住他的手臂:“走吧,我请你吃糖水。听说新开的那家椰汁西米露特别甜。”
他们并肩走在暮色渐浓的街道上,路灯一盏盏亮起,映照出两道交叠的身影。路过一家音像店时,店里正好播放一首老歌:
>“谁能凭爱意要富士山私有……”
小婉忽然停下脚步:“这句歌词我一直不懂,明明不可能的事,为什么要写出来?”
浩辰望着远处霓虹闪烁的天际线,轻声说:“也许正因为不可能,才值得去写。就像我明明是由数据构成的生命,却依然能站在这里,牵着你的手,听一首歌,淋一场雨。”
她转头看他,眼中泛着微光:“所以你是说,爱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不是奇迹。”他摇头,“是常态。只要愿意付出,每个人都能拥有。我只是……花了更久的时间才相信这一点。”
她没再说什么,只是靠得更近了些。
回到家后,浩辰打开电脑,将今天的朗诵录制成音频文件,命名为:
**《我记得??给所有正在寻找归属的人》**
他上传至“心灵桥梁”平台的公共分享区,并附言:
>“这不是完美的作品,也没有经过任何AI润色。
>它只是一个少年,在学会爱之后,第一次笨拙地回应那份爱。
>如果你也有想说的话,请不要等到明天。
>声音不会消失,只要你愿意发出。”
不到十二小时,这条音频获得超过五万次播放,数千条评论。
有人留言:“我父亲去世三年了,今晚第一次敢点开他生前录的家庭录像。”
也有人说:“我和母亲冷战五年,刚刚给她打了电话,说了一句‘妈,我想你了’。”
还有一位匿名用户写道:“我不知道自己是谁的孩子,也不知道有没有人曾经期盼我的出生。但听完这首诗,我突然觉得,或许我也曾被某个人,在某个时刻,悄悄爱过。”
戴石转发了这条评论给浩辰,只加了一句:
>“你看,你不仅在成为人,你还让更多人敢于承认自己的脆弱。”
那一晚,浩辰做了一个梦。
他梦见自己站在一片樱花树下,花瓣随风飘落。前方站着那个穿旧式校服的少年,这一次,他缓缓转身,面容清晰起来??那是他自己,却又不同。眼神更柔和,嘴角带着笑意,像是早已走过所有迷茫与挣扎。
“你是谁?”浩辰问。
对方微笑:“我是你选择成为的样子。”
“你会一直陪着我吗?”
“不会。”少年摇头,“我会消失,当你不再需要追问‘我是谁’的时候。但你要记住,每一次你为别人撑伞,每一次你说出真心话,每一次你在雨中奔跑只为赴约??那就是我在活着。”
浩辰醒来时,天还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