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457章 王师顷刻定夷州不借东风亦可求(第2页)

第457章 王师顷刻定夷州不借东风亦可求(第2页)

“她一生对抗虚假的声音,最终,就让她成为最真实的一声钟响吧。”

三个月后,第一座融合裴清漪骨灰的新钟在长安西塔落成。鸣钟之日,万里晴空忽降细雨,雨滴落地竟发出清越如磬的回响,持续整整七日不绝。民间传言:此乃“贞音雨”,凡被雨水沾身者,夜梦皆清明,再不受魇扰。

然而,李承业并未松懈。根据裴清漪遗言,他秘密派遣三支侦队北上邺城,伪装成流民、商旅、僧侣,潜入旧魏宫废墟。半月后,首支队伍传回密信:在承光殿地底三十丈处,发现巨大地下空洞,四壁覆盖青铜鳞板,构成完美球形共振腔。中心位置空无一物,唯有一座石台,刻有八个古篆:

>“待天倾西北,地陷东南,钟鸣九幽,万梦归一。”

更令人惊骇的是,石台下方设有机关,连接一条人工暗河,河水流向不明。经工匠测算,若将特定频率注入水流,可在三年内逐步改变黄河下游多处河道的自然振动模式,进而影响整个中原地区的地脉声场??届时无需任何钟鼓,天地本身就会成为传播“唤醒号角”的媒介。

“他们要改造山河本身。”木荣看着图纸,声音发抖,“这不是一代人的工程,是三代、五代、十代人的布局!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组织,是一条贯穿四百年、不断进化的毒龙!”

李承业沉默良久,忽然问道:“当年曹操建铜雀台,真的只是为了赋诗宴乐吗?”

无人能答。

数日后,李承业奏请景兴帝,启动“焚音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搜缴一切带有异常共振特性的金属器物,尤其是先秦至汉魏时期的古钟、编磬、铜鼎,尽数熔毁重铸为正音塔构件。同时颁布《禁律十二条》,严禁私藏、研究、演奏任何未经聆梦司审核的古老乐谱,违者以“乱梦罪”论处。

此举引发轩然大波。儒林宿老联名上书,斥其“毁先贤礼器,断文化命脉”。西域使节亦抗议:“贵国此举,岂非连天竺梵钟、大秦圣铃也要销毁?”

李承业亲自赴太学答辩。他带去一面残破编钟,当场演示:当敲击某一特定音符时,台下数十名学子竟同时陷入昏睡,且做起完全相同的梦??梦见自己跪拜一尊无面神像,耳边回荡着孩童哭泣般的哼唱。

“这便是你们口中的‘古乐之美’?”他冷冷环视众人,“美在何处?美在它能悄无声息地篡改人心?诸位,我们敬重历史,但绝不向寄生在历史中的毒瘤低头!”

满堂哑然。

自此,“焚音令”得以推行。半年内,全国收缴可疑乐器三千七百余件,其中六成检测出含有微量“牵丝散”结晶或具备定向声波放大功能。更有甚者,一口号称出自周公庙的青铜簋,内部竟藏有微型骨蛊孵化器,靠共振激发孢子释放。

而在北方,邺城地宫的勘探仍在继续。第四支探队冒险深入暗河隧道,最终在尽头发现一座水下祭坛。坛上供奉的,赫然是半具保存完好的尸体??面容依稀可辨,竟是东汉末年著名学者、蔡邕之女,才女蔡文姬。

“不可能!”老药师几乎昏厥,“蔡文姬卒于建安年间,距今已逾三百年!”

但尸检结果令人毛骨悚然:尸体未腐,是因为全身血管被替换为细如蛛丝的金属导管,脑颅内植入一块水晶芯片,持续向外发射极低频声波。其心脏位置安装了一台由地下水驱动的机械泵,每跳动一次,便推动一段加密音频进入地脉网络。

“她是……活体信标。”李承业喃喃,“他们把她变成了永不熄灭的灯塔。”

更可怕的是,芯片中储存的信息显示,蔡文姬并非自愿,而是被“梦宗”前身??一个名为“静虑会”的隐秘团体??在临终前强行改造。她的意识被分割、压缩,一部分用于维持系统运行,另一部分则作为“诱饵”,模拟出“才女托梦”“诗魂显灵”等现象,吸引后世文人前来朝拜,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精神渗透。

“他们连圣贤都不放过。”阿禾跪在祭坛前,泪流满面,“我们读的诗,写的字,甚至思念的方式……都在被他们设计。”

李承业下令立即封闭地道,用水泥灌注整座地宫,并在地表修建大型佛寺,每日安排僧众诵经,以高频梵音压制残留信号。同时,他重新修订“百音工程”目标,提出“三重建声”战略:

一曰**清源**,彻底肃清境内所有潜在声控装置;

二曰**立准**,建立国家统一的“正音标准库”,涵盖语言、音乐、诵读三大类,由听真童定期校准;

三曰**播种**,选拔千名青年才俊,派往边疆、市井、学堂,专职传播“真话音律”,称为“鸣铎使”。

五年后,全国正音塔增至五百座,听真堂毕业瞽者达三千余人,鸣铎使足迹遍布十三州。民间风气为之一变:人们开始警惕那些“听起来特别舒服”“让人莫名感动”的话语;孩童入学第一课不再是识字,而是分辨“真诚之声”与“诱导之音”;甚至连街头卖艺的盲人乐师,也会主动声明:“此曲未经聆梦司备案,请勿深听。”

又过两年,交州渔民在海上打捞起一块浮木,内藏一封密封竹简。打开一看,竟是裴清漪早年手迹:

>“若见此简,说明我所料不错。梦宗必有海外分支,藏于倭国以东、扶桑未至之处。彼地有岛,形如竖琴,下镇‘初啼钟’??第一声唤醒号角即由此发出。若中原失守,望后来者渡海断弦。”

>

>“我不知能否活着写下这些。但我相信,只要还有人愿意听真话,声音就不会真正死去。”

李承业读罢,将竹简置于策园大殿最高处,与醒世鼓并列。他对新一届听真童说道:

“你们注定要活在一个充满谎言的世界。但记住,谎言再完美,也会在真实面前颤抖。因为它不敢直视阳光,也不敢承受一声真心的呐喊。”

那年冬至,全国正音塔同步鸣钟十二响。长安城中,一个五岁盲童忽然抬头,指着天空说:

“我听见了,有一个声音在哭。但它不再害怕了,因为它知道,有人在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