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 第三百七十一章 未来战争你是不是讲的太靠前了(第1页)

第三百七十一章 未来战争你是不是讲的太靠前了(第1页)

讲课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博得认可,赢得掌声。

然而。

陈默讲了半天,从理论上,他几乎说服了在场所有人。

整个过程。

他列数据,讲道理,最后却没有迎来任何掌声。

礼堂内。

。。。

雪在凌晨时分悄然停了。林远跪坐在钟楼顶层的地板上,手指还保持着握紧录音机的动作,但那台老式磁带机早已摔裂外壳,磁带拖出半截,在冷风中微微颤动。他没有去捡,只是怔怔望着窗外??远处山脊如墨线勾勒,月光洒在积雪上泛着青灰的光泽,仿佛整片大地都被裹进了一种缓慢呼吸的寂静里。

那三声铃响之后,广播再未传来任何声音。可他知道,父亲回来了。不是幻觉,不是信号错乱,而是某种更深沉、更真实的存在重新接入了这个由七秒构成的世界网络。

他颤抖着打开共鸣盒的便携终端,屏幕亮起瞬间,数据流如星河倒灌。第八节点稳定在线,频率与主钟完全同步;全国二十三所民间授时点同时上报异常波动:上海外滩大屏自动重启,显示“第七时间”倒计时;广州地铁三号线某列车紧急制动两秒后恢复运行,乘客无人抱怨;西藏5872哨所发来加密通讯:“听到了,我们集体静默七秒,为归者接风。”

最令人震惊的是,原本标记为“已关闭”的07号流动站信号源,此刻正以极低频持续发射一段生物节律波形??心率68,呼吸间隔4。3秒,脑电波呈现深度清醒态。这不是机器模拟,是活人的生命节奏。

“爸……”林远喃喃出声,喉咙干涩得几乎发不出音,“你到底在哪?”

天刚蒙亮,小芸就带着探测仪上了钟楼。她的眼睛布满血丝,显然一夜未眠。“哥,我昨晚调出了所有历史记录。”她说着,将平板连上共鸣盒,“从第一封征兵信开始,每一个关键节点都有‘延迟种子’的触发痕迹。但最关键的不是这些,而是……父亲当年根本没被派往西北执行报废任务。”

林远猛地抬头。

“他的军籍档案是伪造的。”小芸声音压得很低,“真正的林振国,早在1998年抗洪抢险中牺牲。而我们认识的父亲??那个教我们听雨滴落地节奏的男人??是一个代号‘守钟人07’的特殊编制人员,隶属于一个叫‘第七时间工程局’的秘密单位。他们不归军队管,也不属科研系统,只负责在全国范围内埋设并维护‘延迟锚点’。”

林远怔住。记忆如潮水翻涌:小时候父亲总在深夜独自出门,说是巡山;家里从未有过合影,连母亲的照片也只有一张模糊背影;还有那本日记里反复提到的“共感协议”,原来不是哲学隐喻,而是真实存在的技术规程。

“所以他是假死?”林远问。

“不完全是。”小芸摇头,“根据解密的日志片段,当年确实发生过一次重大事故??戈壁深处的地核共振装置失控,导致整个授时网络崩溃。七名守钟人中有六人当场脑死亡,只有07号因提前将自己的生物节律接入系统核心,意识被压缩成一段持续震荡的波形,封存在古井下的主机内存里。”

她顿了顿,声音轻得像怕惊醒什么:“也就是说,过去二十多年,爸爸一直活在‘第七时间’里。不是肉体,也不是灵魂,而是一种被时间本身保存下来的倾听状态。”

林远闭上眼。他忽然明白了那句“愿后来者不再孤独计时”的真正含义。

中午时分,小禾背着书包跑上钟楼,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条。“老师!广播又响了!”她气喘吁吁地说,“这次不是声音,是从打印机出来的!”

林远接过纸条,上面是一行打印体汉字:

>**坐标更新:北纬38。6°,东经97。3°,海拔2645米。请携带陶铃前来。仅限三人。**

落款处画着一个小小的圆圈,里面七条线向外辐射??授时图腾。

“我要去。”小禾仰头看着他,眼神坚定,“他说‘请携带陶铃’,一定是找我的。”

林远想拒绝,可看到孩子手中那只粗糙却温润的陶土铃铛,终究说不出口。那是她亲手烧制的第一件作品,烧裂了一道缝,但她坚持说:“有裂缝的钟才听得见人心。”

三天后,一支三人小队启程前往西北。除林远和小禾外,小芸执意同行。“我是共振数据分析员,”她说,“而且……我也想亲眼看看,那个把我哥带走二十年的人,究竟是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