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
楚衍后退半步。
“洲际导弹的制导芯片依赖量子隧穿效应传递信号,这就像精密钟表里的发条。”
“我们发射特定频率的干涉波,不是摧毁钟表外壳,而是让发条突然加速或停滞。”
“芯片计算逻辑紊乱,导弹自然偏离轨道。”
“就像在交响乐中插入不和谐音符,整支曲子瞬间崩解。”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
“但信号传输需要时间,玻粒怎么做到瞬间锁定?”
尹翔说道。
“因为玻粒的本质是概率云。”
“当我们定位目标的量子频率,就如同在云端投下坐标。”
“就像你在地图上标记位置,不需要徒步穿越整片区域,信息能瞬间抵达。”
“那些灯光每秒刷新上万次,玻粒的锁定速度,是这个数字的亿万倍。”
谢枫沉默良久,终于意识到这场对话颠覆的不仅是技术认知。
“我懂了!基于玻粒特性,拦截手段本质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
尹翔的瞳孔突然亮起,像捕捉到猎物的鹰。
他在空中比划出交叉的双手。
“左手是具象化防御,利用玻粒的瞬时定位能力,将环境中的原子,分子重新排列组合,在目标路径上凭空构建拦截屏障。”
“右手则是无形绞杀,用特定频率的干涉波直接攻击目标的量子结构,让其从内部崩解。”
“就像用两种方式熄灭蜡烛。”
“一种是突然罩上玻璃罩,阻断氧气。”
“另一种是精准加热烛芯,让它瞬间气化。”
“前者是物理层面的强制隔离,后者是从本质上破坏燃烧条件。”
楚衍凝视着他急促起伏的手势,缓缓颔首。
“可哪种方案更具可行性?”
谢枫问道。
“实验室数据和实战需求永远存在鸿沟。”
“具象化防御看似温和,却需要同时解决粒子操控精度和能量供给问题。”
“想象在飓风中搭建沙堡,稍有偏差就会前功尽弃。”
“而干涉波打击虽然直击要害,但稍有计算失误,就可能引发不可控的量子连锁反应。”
楚衍阐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