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们目前做的,就是把宇宙诞生时的混沌力量,约束在人类创造的技术框架里。”
谢枫语速沉稳。
这番精准的总结让楚衍眼中闪过惊讶,随即释然地笑了。
谢枫紧绷的肩膀终于松弛下来,长出一口气。
“别看量子通信前景广阔,可眼下地面站点寥寥。”
“但若转向玻粒雷达,这反而是件好事。”
“原本研究量子通信的人才,只需转换研究方向,就能在玻粒领域大展拳脚。”
“相关企业也无需推倒重来,调整产线即可。”
“新方向带来的机遇,只会让他们更有干劲,说不定还能催生出更多突破性成果。”
楚衍见状,继续说道。
他就知道这位大队长绝不会因为这些复杂繁琐的词汇而觉得不好理解。
甚至两个人也达到了一些认知共振。
使得谢枫彻底明白了这项任务的重要性。
谢枫眼中迸发出难以抑制的光芒。
这场关于技术路线的博弈,竟能以如此精妙的方式达成两全。
无需解散团队,无需中断项目,更无需面对科研方向巨变带来的巨大风险。
仅仅通过对现有技术的微调,就能打开全新的可能性。
量子通信领域多年积累的技术储备,培养的专业人才。
都将在玻粒雷达的框架下重获新生。
原本投入的资源不仅不会浪费。
反而能在新的方向上发挥更大的价值。
对于东风基地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完美的变革。
唯一需要额外考虑的,是在项目体系中引入一套敏锐的监测机制。
如同为整个科研系统接入一条触觉神经。
这套机制要能实时感知技术研发中的细微变化。
及时捕捉玻粒雷达研究过程中的关键突破与潜在风险。
确保项目在新的轨道上平稳运行。
将这场技术革新的风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