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跟小妹把寻找样版的事儿合作分工,顾洁去联系她们在粤省联系过的服装厂,咨询一下样版的事儿。
顾京山准备拜托苏季去沪市寻找外贸工厂,看看能不能弄到外贸订单的剩余样版,以及贴牌生产的版型库存。
另外请香江的办事人员有偿加班,看看能不能帮忙去粤省那边的热门批发市场档口找一下资源,琳琳说这些档口一般都支持小批量选购样版或定制服务,让对方碰碰看。
等到各种样版回来,统一挑选第一波产品的版型。
“哥,不好了。”顾洁花容失色的挂断电话。
“怎么了?”
顾洁忍不住吁气:“我们说好的那一家服装厂反悔了,说他们接到了大单,要把租借出去的生产线全部收回,没工夫接散单了。”
“你们没有签订合约吗?”
顾洁失落地说:“签订了合约,但是对方按照定金的两倍打回来了。说他们得做完这笔订单之后,才可以再放开生产线接散单,最少也要半年以后。”
顾京山若有所思:“估计对方接到的单子不小,这是铁了心不想合作,我们必须再找其他家了。”
顾洁急得脸都红了:“我们都回来了,怎么去找合适的厂家呀!”
“稍安勿躁,只要有钱,肯定能找到的,别担心,我去想办法。”顾京山沉稳的语气,让顾洁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好。”顾洁看大哥一点儿都不惊慌,目光也逐渐坚定下来:“我再去联系其他的厂家和批发商,当时跟那家签合约是因为他家性价比最高,我们去粤省考察了不少厂子,他家不行,再找找其他家,反正有联系方式。”
“好,你继续联系,我们分头想办法。”
顾京山在窗口站了一会儿,盘算着还有哪里有合适的服装厂可以联络。
东郊——棉服厂!
对,他们自己就有棉服厂!
顾京山突然想起,靳家的厂子,最早来自买下的负债棉服厂,虽然机器都是十几年前的老式机器,做样版的话,应该问题不大。
他立刻驱车赶往东郊。
“甘伯,棉服厂的机子处理掉了吗?”顾京山风风火火地赶来。
甘伯有些意外:“没有,老板怎么想起来棉服厂的机器了?那些旧机器都堆在1号楼,封存起来十来年都没人动过。”
“走,带我去看看。”顾京山想起,前段时间从1号楼巡查的时候,看到用毛毡围起来的那些家伙。
甘伯叫了两个伙计,一起去1号楼。
尘土飞扬,打开了被毛毡围起来的缝纫机。它们被封存起来之前,都把机头折叠到空腔里了,如果不熟悉的,只以为这是一个个摞起来的桌子。
甘伯动手把一台缝纫机从机身里提出来,机头上画着一只涵盖大半机身的金色蝴蝶。
“这个是蝴蝶牌的,这里面还有华南牌的,厂子里用的最多的是这两个牌子,它们吃厚度,处理棉服容易。”甘伯娓娓道来。
他们暗地里在兵工厂做活儿,明面上棉服厂的工作也时不时来做个样子。
虽然不如那些熟练工技术高超,熟能生巧也能做得比一般家庭主妇细致。
“机器看上去有些斑驳陈旧,但是并没有锈蚀到完全不能用。我们当时最难熬的时候,有伙计想卖掉它们救急,我没舍得。”
顾京山看了看机头的位置,确实没什么锈迹,就是针尖看上去有些磨损。
甘伯转了转机头的转盘:“老伙计了,没想到老板能想起它们。老板是要把机器处理掉吗?这些东西还算值钱。”
八十年代婚嫁的老三样儿,就算缝纫机是二手的,也挺受欢迎的。
“这些机器还能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