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剑道余烬 > 第八十三章 封锁(第3页)

第八十三章 封锁(第3页)

>“吾土不容篡改,

>吾民不忘来路。

>若有外来者欲夺我记忆,

>便叫他听听??

>这百年哭声。”

那一刻,苏砚终于吹响了笛子。

第一个音符落下,西川书院应和;第二个音符升起,北方哨岗接续;第三个音符流转,东海渔船齐鸣。十七地音律交织,百种情感汇聚,最终化作一场席卷天地的声之浪潮。

敌军指挥官在通讯器中嘶吼:“撤退!快撤退!他们的声音……在吞噬我们的意识!”

的确,那不只是音乐,那是千万人共同记忆的具象化冲击。每一个音节都携带着真实的悲痛、愤怒与希望,直击灵魂深处。许多士兵当场崩溃,抱着头大哭,口中反复念叨着从未经历过的往事??那是共感症的高级形态,已被唤醒的集体潜意识开始向外辐射。

三天后,入侵部队全部撤离。国际社会震惊之余,不得不承认:这场“战争”没有硝烟,却比任何战役都更具摧毁力。

而在这片土地上,新的秩序正悄然建立。

“心碑计划”全面铺开,一年之内,全国建成九百座透明水晶碑,每一座都能实时映射当地居民的情感波动与记忆片段。学校开设“记忆伦理课”,教导学生如何分辨真实与虚构,如何尊重他人之痛;法院设立“历史听证庭”,允许受害者后代在审判中陈述家族创伤;甚至连政府公文开头,都加上了一句固定铭文:

>“本文所述,力求接近真相。若有遗漏或误述,愿受记忆之审判。”

十年过去。

归心屯已成为世界记忆文明的中心。每年清明,都会有成千上万人前来朝圣,在无名碑前献花、诵诗、写下自己最不愿遗忘的事。孩子们从小就会唱那首无名歌谣,歌词虽无明确意义,却能让人心安定。

苏砚老了,白发苍苍,步履蹒跚。但他仍每日巡视余烬馆,检查心络图运行状态。云知则致力于研究“记忆遗传学”,试图证明情感与记忆可通过基因微痕代代相传。她的最新论文标题只有短短一句:

>“我们之所以流泪,并非因为软弱,

>而是因为祖先的痛,仍在血脉中流淌。”

某年冬夜,大雪纷飞。

苏砚独自坐在馆内,炉火微红。他翻开一本旧日记,是林知微留下的手稿残页。其中一页写道:

>“若有一天,人们不再恐惧记忆,

>那便是我安息之时。”

他合上书,抬头看向水晶柱。柱中循环的声音早已改变,不再是单一语句,而是一句温柔的低语,来自无数人的心底:

>“我记得你。”

窗外,雪落无声。

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西川的书院、北方的哨岗、东海的船头、西域的古塔下,仍有笛声、钟声、诵读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剑已归鞘,道未曾断。

余烬不灭,因人心尚温。

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记住,

光就不会熄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