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八零年代日常 > 第291章(第2页)

第291章(第2页)

她和锦玲都有人脉,不缺生意,她的一些翻译朋友有单子,自己没时间做,会向客人推荐她们公司。

妹妹在市里收到翻译单子,她们自己公司的翻译没空,她会去找翻译朋友们,看看哪几个有空,有空的话单子交给他们做,互帮互助。

说起来公司五个翻译,全是通过王锦绣关系进入公司的,应该说是人脉,不是他们通过王锦绣进来公司,是他们被王锦绣的人脉介绍过来的。

没有她的人脉,他们不会愿意来没有名气的小公司,在他们眼里凑不齐十个人的小公司与小作坊无异。

前头三个翻译都是王锦绣在茶话会有过几面之缘的人,进入公司也就比毕业生早两三个月,王锦绣近两年事情多,今年就没去过莎娜家的茶话会,忙着备考,想要找翻译的事告知了吴卉吴晓君姐妹,她们姐妹给她介绍来的。

今年两个应届毕业生也是她们姐妹推荐过来的,这五个人完全有能力到更好的单位,走到更高的位置,选择她们姐妹公司是有很多原因的。

她们姐妹给翻译开的工资不低,再者,他们有更多机会走出国门,而不是待在国内接待外宾。

学翻译的家里条件通常比较好,但也不是绝对的,五个翻译有家里条件很好的,也有一般的,毫无疑问,两种条件的人都想出国,背靠公司,公事出国,旁人没法说闲话。

大学生毕业,国l家分配工作住房的年代过去,毕业生能自主选择就业,吴家姐妹有带少数“意志不坚定”的学生,他们都很优秀,只要是知识分子不受迫害的年代,他们都能有光明的未来,即使没有雄厚的家世背景,学校老师也会为他们铺好未来的道路。

他们心思摇摆,不是很情愿端“铁饭碗”。

这时候锦绣说要招专职翻译,她们就告知了这小部分摇摆不定的学生。

吴晓君比较了解王家姐妹做的生意,她对这些学生说的是,想要更多出国机会,想要更好的福利,可以去她们姐妹的公司。

不是每个学生都愿意,至少有两个答应去试试了,虽说不分配住房,但他们都是本地人,不缺房子住,先试试,不喜欢随时走人。

工作了一阵子都挺喜欢,打算长久做下去了。

两个领导平时见不着人影,他们仿佛是拿着稳定工资的自由职业者。

一个领导住在市里,要出国了才来找他们,找他们确定出国人员名额。

另外一个领导住得离公司办公室近,平常不会出现,单子截止时间前两天会来做最后审核。

做最后审核的是王锦绣,她的水平做翻译审核够呛,不过身为老板,总要对接到的单子负责,她大多时候都是坐在角落,边看翻译稿边翻词典,有不解的地方会问他们,确定没问题就走人了。

翻译工作并不算特别轻松,如果有喜欢颐指气使的领导,他们会很头疼。

现在工作的公司,没有领导成天盯着,能自由自在进行翻译工作,心情好,身体也变好了。

公司除了节假日送礼,还有额外的福利,隔壁两家店都是领导的店,公司员工每个月都能免费买十块钱的东西,想攒起来一次性花也行。

可以免费借书,要借回家看的话,做个登记,一次能借三本。

平时工作完成,借书到办公室看是完全允许的。

办公室里翻译五个人,财务两个人,财务工作比翻译轻松,平时工作完成就在办公室里吹电风扇看书,老板看见了也不会说她们。

未来公司发展壮大,他们这一批员工就算老员工,福利肯定很好。

要是公司无声无息破产倒闭了,他们以后到别的地方工作,肯定会怀念这个公司。

钟越河听她说没有男士专用护肤洗脸的东西,不难过:“你以后别被蒙蔽双眼了,我变胖就说变胖,我脸油乎乎的也要说出来,别觉着是小事,我这个人很在乎形象,比你更在乎,我想保持这个年纪的最佳状态。”

“最佳状态是指?”

“是指别人听了我年纪,会惊讶对我说,看不出来你年纪这么大了。”目标是显年轻。

王锦绣:“你年纪不大,五六十岁岁被说像三四十岁才有本事呢,你现在就很年轻……我听你的,觉着你脸油一定告诉你,觉着你瘦了也会告诉你。”

原来想要越河告别不自律的生活,只要说他胖,说他脸油就行。

“我瘦了不用你专门说,胖了再说。”

“好哦。”

吃了黄瓜和水煮虾,钟越河回房间睡觉,浑身不得劲:“感觉像没吃饭。”

“只要不饿就行了,你感觉饿吗?”

“不饿。”

“不饿就没事,我去看书了,你先站二三十分钟,我过一个小时来睡觉。”越河吃晚饭的时间是晚上七点五十,以后都定在七点五十吃晚饭,现在没到八点二十,她要学到九点二十再睡觉。

钟越河以前是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的人,减肥要反过来了,自觉贴着墙壁“罚站”。

王锦绣一个小时后回房间,钟越河已经靠坐在床头了,见她进来,他主动说饭后站了半个小时才坐床上的。

主动提出饭后站着消食的是钟越河,不是王锦绣,她不计较他是否真的站够半个小时:“晚上要不要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