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完之后,是不是该去八王府啦?”
“对的。”
“太好了。”苏轼期待地搓了搓手:“等休沐日,我们就能去给东君买小鱼干了!”
两人回到了扶苏的宿舍,扶苏立刻蹲在地上,开始歹毒地数起了投票。这让他恍惚回到小学一年级,数小棍儿认数字的时候。更早远点的第一世也有类似的场景。那时候,依稀是……父皇,陪在他身边?
“这是几?”
“是二!”
“这个呢?”
“三!”
“那它们合……”
“五。父皇,你好笨哦。这么简单的问题居然问我?”
“哈哈哈哈哈哈哈。”面容年轻的父皇把小小的自己抱到了膝头:“扶苏果然随了我。”
他是怎么回答的来着?
是“不可能”,还是“才没有”呢?
久远的记忆如潮水般汹汹袭来,把扶苏钉在了原地。要不是今天,他都差点忘记,原来还有这么一桩旧事。
“赵小郎?”
“赵小郎?”
“又呆住了?这个赵小郎怎么老是发呆?”
苏轼圆溜溜的眼珠一转,朗声道:“赵小郎!你该不会是不会数数吧?”
“!”扶苏一瞬间回神。
纵使已经习惯了苏轼的嘴贱,仍忍不住瞪人一眼。
“怎么可能呢?!”
他为了证明自己,欻欻地几下数得飞快,像个经验丰富的老会计。
统计出的结果,很是出乎扶苏的意料。
“萝卜羹有很多人选了‘美味’倒没问题……酱瓜和咸豆豉居然这么多人不喜欢?”
几乎没人给这两道菜投了“美味”的。
苏轼瘪了瘪嘴:“我也不喜欢啊。”
“老是吃腌菜,总觉得自己都要馊了一样。”
也对哦,这里是中国,不是韩国。
谁又不喜欢吃点新鲜的呢?
“我这儿也够让人惊讶的。”
苏轼飞快地清点着问卷上的回答:“居然那——么多人支持开设付费窗口诶。”
“诶?”
按理说,来膳堂吃饭的不都是贫寒子弟?
“喏,你看,是真的。”苏轼指着一张问卷:“而且他们还在下面写了,想加的菜里还有……羊肉呢。”
古代的牛是农耕的重要生产工具,律法规定不能随意杀死吃肉。羊肉一跃而成为最贵价、也最优质的肉。可不是容易那样轻易吃上。
扶苏接过问卷一页页翻过:“还真是诶。”
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这个时代,识字的读书人已经有了托底,抄书、或者给人当西席,就算再贫寒也不会过得太差。曾巩那种要节省口粮,独自抚养十几个弟妹的极端情况除外。
所以,所谓的“贫寒”子弟偶尔想吃一口肉,真不是什么过分的事情。
扶苏说道:“咱们的膳堂,还真是不改不行了。”
他另起了一张空白的纸,在上面写起了字。苏轼循着他的笔迹念出声道:“全面取消腌菜窗口的配给……每日原材料须为新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