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 100110(第7页)

100110(第7页)

“喂!”苏轼挥着拳头,表示抗议:“还有我出的主意呢,赵小郎,你怎么不说?”

妙悟霎时就笑弯了眼:“那我倒要看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了。”

他们三人笑笑闹闹,转眼就到了一处熟悉的地方,正是上次出宫时偶遇的饮子店。妙悟立刻走不动道了,拉着扶苏的袖子眼巴巴地说:“我想喝紫苏饮子,肃儿。”

扶苏停下了脚步:“那就喝。”

算下来他一共来此地三次了,但今日的饮子店却与往常都不相同。五月的烈日也不妨碍其水泄不通。但妙悟都开口表示了,那就排呗。反正今天的相当充裕。

而苏轼呢,则早早逡巡在店里找空位。还真被他找到一张空桌子,除了桌子的对角,还有一位脸略显黑的文士,一手捏着杯饮子,既不喝也不说话,不知在想些什么。

“兄台,我还有两位同伴,可否借你的位置一用?”

那文士点了点头:“请便。”

“多谢。”

苏轼一边坐下,一边抽出旁边的凳子。过程当中他终于知道文士为什么不说话。也知道为什么饮子店的生意那么好了。

——有人当众读《求知报》,还是流量最大的那篇标题党辟谣文。汴京的百姓们刚被话本子狂轰滥炸过一轮,对故事兴趣相当之浓。现在似乎有续集听,能不凑这个热闹吗?

待扶苏点完饮子,坐到苏轼身边的时候,就悄声对他说道:“幸好我写了辟谣,还武侯一个清白。”

“我看还不如不写呢。”苏轼接过自己那杯冰镇绿豆水,大拇指冲向外一指:“看看大伙都伤心成什么样子了?都是你害的。”

果然,随着扶苏所写的一条条常识性错误被摆出来,诸葛亮大破司马懿的故事,越来越漏洞百出。大家那么喜欢的故事竟是假的?当即就有人要冲上来,欲与读报纸的人算账。

也不乏有人挺身而出:“我早就觉得这故事有古怪了。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啊。”

两方险些掐作一团。

清闲的饮子店,也被围得水泄不通。

苏轼的眉毛挑得更高:看吧,都你害的。

扶苏啜了一大口饮子,面无表情目不斜视:不是我。

你害的。

不是我。

你害的。

不是我。

两人之间的眉眼官司你来我往个不停,最先受不住的反倒是那文士。

“两位小友似乎极熟悉《求知报》?在它公发百姓之前,就知道内容为何了么?”

苏轼双眼一闪,立刻噤了声。

扶苏:“嗯……嗯。”

是他编的,他提前知道内容很合理。

想必是家中有些渠道,能提前知道内容了。

那文士,不,王安石顺理成章地想道。说不定还是自己未来的上司之子。

于是,他又从善如流地问:“那你知道吗,这份报纸的主编者又是哪一位呢?”

第104章第104章辱追粉VS数据粉

咦。怎么回事呢。有人打听他,还打听到他本人的头上了。

扶苏眨了眨眼睛。

他飞快地给一左一右两人使了个眼色,让他们不要轻易吱声。自己则稍稍提高了嗓音,奶声奶气地反问道:“这报纸是有什么不好吗?可我听起来很有意思呀。”

王安石微微颔首:“不,没什么不好的。”

通篇的报纸他没来得及听完,但他业已知道了《求知报》的成色。仅一篇文章能引得百姓情绪激愤,双方为了说服对面而主动思辨,已是极难能可贵之事情。

这正是王安石要一探究竟的原因——正因为报纸编得太好了。那把他从边关的秘密任务重调度回京担任副主编又是为何?明明有他没他都一样啊。

为国出力本不分高下。但私心里,王安石还是更喜欢在边关逗留,与辽人一边斗智斗勇,一边各取所需。不仅生活更加刺激,也更能让他窥见大宋的希望。

但是此中之思量,幼子无法理解。王安石也不打算与扶苏说。见第一次套话没成功,他摸了摸胡须,又温声问道:“那铺子里刚读的一篇文章,你是不是之前就看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