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也就是人口。人口在封建社会,某种意义上就是财产。把百姓们一起迁走,只给宋国留下空城和土地,毫无疑问是利益最大化。
幸好皇兄没在国书上写得太清楚,不然还没有他发挥的空间呢。耶律重元想道。
但接下来的一句话,俨然击破了他所有的幻想:“离了山前七州,辽国拿什么养活生活在那片平原上的百姓呢?草原上的牛羊吗?辽国本地人都未必够吃吧。”
说话的人竟然是扶苏。官家的一句话,点醒了耶律重元也点醒了他。眼见着耶律重元还在做春秋大梦,扶苏毫不客气地击碎他的幻想。
在搞笑吗?辽国自己牧牛羊,都可能会资源短缺,每年向南边劫掠粮食的。他们还想把大批农业人口也带走?带到了没有耕地的地方,拿什么来养活?就不怕发生饥荒吗?
就算为了山前七州百姓的生计,扶苏也不能放任耶律重元打如意算盘。他眼见着耶律重元还想反驳,立刻道:“或者你想迁走也可以,按人头算,每年向宋国交岁币吧。”
耶律重元:“……”
交不起,交不起。
很显然,有耶律宗真的国书在前,加上辽国的国力实在不足以上谈判桌,能推拉的内容就很少了。耶律重元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无比不情愿地跟仁宗确认了交割的时间。
——五月中旬以前。
现在是四月中旬,满打满算,辽国也只有一个月出头的时间了。仁宗和扶苏都不是把人逼得太紧的性格,也就点头同意了。
没有觥筹交错,没有群臣廷议,事关宋辽边疆的大变局,就在三人的谈判之间落下帷幕。不过有和没有,也差不多了。这一点,在座的三人皆心知肚明。
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自从那天阅兵式以后,就算辽国的使节团里有诸葛在世,也没办法改变谈判的结果了。
因扶苏还有事情要跟官家说,他没有跟耶律重元一起离开垂拱殿,只目送着他的背影。真是说不出的凄凉落魄。
待此人完全离开视线范围后,父子二人不意间对视了一眼,都齐齐笑出了声。他们也都知道对方为什么会笑。
因为……很难不笑啊!
对扶苏而言,是四年多的精心筹谋,最终修成了正果。对仁宗而言,是祖先四代都未能完成的遗憾,结束在了他的任内。就算他日得见列祖列宗,也是挺直了腰杆子的,再也不会因为和西夏打了五五开,而心虚气短了!
“今日之事,真是令人恍然如梦啊。”仁宗不住地感叹,发出了扶苏的心声。
但扶苏也有不解之处:“但官家,我看你看完国书的时候,好像不算很惊讶呢?”
“哦,肃儿你说这个啊。”仁宗还真向解惑了起来:“朕不过是听皇城司讲过一桩轶事,是他们搜查探访得来的,不知真假,你也权且一听了之吧。”
咦?有瓜!
扶苏立刻竖起耳朵。
“传言辽主喜好喝酒,酒后有喜欢与人打赌。赌的什么呢,是一城一地之钱财赋税。某次他打赌输了,就赌出去数个城池的财税。”
扶苏:“啊?”
这作风,这精神状态,不像个皇帝,倒像他第一世战国时那些抽象派君主。
官家又含笑问道:“肃儿你猜,和辽主打赌的人一般是谁?”
既然他都这么问了,扶苏目光瞥向了耶律重元刚才离开的方向:“不会就是他吧?”
不然有资格和一国君主同上赌桌的,可寥寥无几啊。
官家:“是也。”
扶苏:“……”
扶苏:“…………”
“这,这也能叫一代英主吗?”扶苏大为震撼,觉得历史书恐怕在骗他。
于震撼中,又诞生了新的脑洞:“所以耶律宗真放手得那么痛快,是不是本来就因为那片土地收不到钱?刚才耶律重元那么沮丧,不会也是因为没办法继续收财税了吧?”
“这个么,朕就不知道了。”官家笑着摇了摇头:“不过今日这一遭以后,辽主的‘英主’之名再不符实。那皇太弟回到故土,恐怕也会处境微妙。”
毕竟是他亲手送出的七州。无论背后有什么原因,既然是主事人,都得把锅背稳。
“是哦,未来恐怕就不是皇太弟,而是皇太子上位了。”
仁宗是在合理推测,但扶苏说的可是事实。但再说下去未免有剧透的嫌疑,扶苏立刻转移了话题:“不说他们了,官家,山前七州您打算如何处置,还是派狄将军前去驻军么?”
“驻军是肯定的。”官家沉吟片刻:“不过这一次,朕打算亲自前往。”
“亲自?!”扶苏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