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了,七千多米。”
“多多少?”
“多七千。”
好家伙,那就是一万四。可真行。
陈年都听到身后那个穿迷彩的笑出声了。他笑了后,后面几个也笑了。
林霄继续问:“人家说,你们是头一天早上八点起飞,第三天凌晨飞机落地,航时超过四十个小时,你怎么说航程一千二?”
黑胖的航程当时是三十四个小时。
陈年破罐子破摔:“说了,是一千二百多公里。”
“多多少?”
“多一千五。”真会算啊,四舍五入是让你们学明白了。
那就是两千七航程。
“载重呢?说真话!”
“十九顿。”
好么,这下合理了,而且这个升限比,真的非常出众。
陈年尴尬的抠脚,被一帮领导围在这里,撒谎还被当场拆穿,偷偷摸摸卖点货,真的是很不容易。要不是怕担责任,她何至于这样。
身后那个笑声又来了。
陈年也不敢回头,旁边灰白头发,肩扛三星的人一直盯着她,倒是脸上都是笑意。
林霄:“你们这个习惯撒谎是一直都不打算改?做项目都是假数据?糊弄谁呢?”
袁宵:“领导,不是假的,我们真的就是民企,技术也不稳定的。而且版本材料也不一样。”
陈年无奈:“具体数据,也是保守估计。加上这次碳纤维版本,没有具体数据,预测不到,早知道你们都来观看试飞,我就……”
真说不下去了,要是早知道你们感兴趣,我就不卖前面那批了。
林霄指指飞机头下面:“这是起落架吧?”
都知道固定翼无人机,没有起落架。
陈年:“我们没有合适的机场,场地有限,可选的范围有限,当然就要自己想办法,这个我不撒谎。”
林霄:“所以,你是就地发射,你们掌握了电磁弹射?”
他说到一半,突然就激动了,莫名其妙的。
冯征还问了句:“真的?”
陈年赶紧说:“没,真敢想,您真看得起我,是气动弹射。到时候重卡后座改装的发射基座,倾斜一个角度,弹出去。就小时候玩的打弹弓和纸飞机那样。”
林霄很不客气训她:“到底是弹弓还是纸飞机,原理可不一样。”
陈年:“……”,嘿,搁这儿跟她较劲呢。
“我知道为什么飞机头这么大了,纸飞机起飞前哈一口气,湿润前端,保持平衡的,你这个设计理念有点意思。”
“那你这个发射基座车有点意思。”
“车,不能给你们吧,我这个……车不行。”
陈年这会儿已经分不清撒谎,还是真话,也是没想到上来什么都要,防不胜防的。
但是动力专家已经想到其他的用法了。
这玩意儿可以全地形随时垂直起降。那是什么概念?
打击范围,灵活且高效。
装备部的人问:“你这个重量,按理说,达不到这个极限的。”
“因为我们用了新材料,高强度碳纤维。冯工知道,空军部那边应该和鱼竿厂谈好了吧?”
蒋琰之这才说:“还在商量中,快好了。”